文/刘三余
大都市通衢要道的路口角上,大都有协助交警维护秩序的执勤者。他们对于骑车族的意味,就是一杆令行禁止举起或横着的旗杆。钢筋水泥构造的城市丛林中,快节奏的生活正竭力把人们的意识推向物化,一般情况下,骑车人极少注意到那里晃旗杆的执旗人。囫囵的印象中,他们是些四十岁往上走的人。戏谑地叫法,谓之为“候补交警”。
只有一个例外,这就是西安市朝阳门外的一位执勤者,每次上下班路过此处,我都要注意看看她是否上岗。一位已过了不惑之年的女人,一位精神上永远的战士,除了手中的一根旗杆之外,她与诸多“候补交警”的迥异之处在于:胸前的执勤证始终挂得端端正正,一条红绸带串起的口哨挂在胸前很是惹眼。对了。无论春夏秋冬,她总架着一副墨镜,戴着一双肯定属自己买来的线织白手套。这一望可知的“交警情结”,让人听来大约有几分好笑,但只要你身临其境的从她那儿经过,就会被一种绝对的投入所感染,红灯乍亮,哨音响处,急趋两步的她就用旗杆横住了众多骑车人;黄灯初闪,她一手收起旗杆,后退着用交警的规范手势示意车流通过,还用略显嘶哑的声音提醒着大家:同志们,快走,快走!
单调枯燥。严寒酷暑。风霜雪雨。环境污染。面对这样的工作条件,她都是从来的一丝不苟。其实,她完全可以象诸多的“候补交警”一样,拽一把椅子臀下侍候了,睁只眼闭只眼的养精神,秩序好点差点,有谁能想到对“候补交警”们说三道四呢?可是她不。这样一个岗位对她来说简直太重要了,这是热情的腾越而不是谋生的手段,是精神的陶醉而不是枯涩的坚持。通过她不知疲倦的身影我懂得了:在她视为神圣的岗位上,年龄与自我加压式的负责无关,显而易见的低收入与展现自我的舞台无关一些人眼中社会地位的微不足道与生命尊严无关。如鱼在水般的自然畅意,哪里会寻得见腰酸腿疼的踪影呢。这一切,唯有两个字方可解释:热爱,热爱的驱动,使得一个普通的执勤者因此而显得光采动人。如是,大凡路过此处的骑车人,我们在服从于一根红白相间的旗杆之刻,更多的是心中陡然涌起的对一种精神的感动。
对于一个痴迷于自己工作的执勤者,我们那情不自禁的注目礼,该是最高的奖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