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百名“秀才”在矿山

——黄陵矿区一号矿大中专生当工人的调查

2023年10月07日

黄陵矿区一号煤矿生产公司自1991年组建以来,先后有近110名大中专毕业生当过工人。目前,其中的大多数人已成为所在单位、部门的专业技术骨干,有的已走上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岗位。但仍有37名大中专毕业生在工人岗位,有的已长达8年之久。

是什么原因促使那么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当工人呢?该公司副经理唐恩贤告诉笔者:一是由于矿井的需要。黄陵一号矿是机械化矿井,使用的是连续采煤机和综采设备,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大中专毕业生专业知识丰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能很快掌握技术要领。二是政策对头。几年来,该矿的分配政策一直向一线倾斜,在一线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可以拿到相当于在机关工作2~3倍的报酬。几年来,矿区还重在一线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选拔干部,给大中专毕业生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成长环境。三是改革中经过几次精减人员,该公司机关现有的管理干部只有33人,现有近几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却有98人,机关没有足够的干部岗位。

从该公司的实践经验来看: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当工人,符合煤矿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快速成才。通风队队长武光辉1993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通风专业,几年来先后当过通风工,瓦检员、水泵工,去年初被提拔为通风队队长,当年就被评选为公司的优秀管理干部。皮带队技术员陈泽雄在陕西煤校通风专业毕业后在一线打过锚杆,当过皮带司机,干过检修工,虽然所学专业与从事的工作不同,但由于他勤学好问,很快掌握了皮带设备的维修技术,并多次对矿井皮带系统进行技术革新,被评为公司的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的杜国桢在大学时就是党员,现在是综采队的电工,工作十分出色,公司一部门负责人准备推荐他到机关工作,被他谢绝了,他说想在一线多学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一号煤矿生产公司经理王建利告诉笔者:大中专毕业生当工人,不等不靠,有岗就上,是择业观念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几年大学毕业生多了,合适的岗位就少了,有的人可能专业不对口,有的人免不了要当工人,社会需要高于个人的选择。但无论在什么岗位 工作,都要加强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本领提高了,机遇就多了,自我价值就容易体现出来。

本报通讯员梅方义

上篇:年底以前会计事务所必须脱钩改制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6/19990622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6/22/25730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