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长山
栖遑
张三某人的日子过得栖遑;谁谁谁是猫哭老鼠假栖遑;王大妈是个栖遑人。看了这几句话,栖遑的意思大体出来了;可怜、值得同情、艰难、悲哀等等属于困厄之境的感情、人事,关中人有时就是这个词来表达。有时也重叠——“栖栖遑遑”,譬如,人家娃栖栖遑遑地下苦挣两个钱可容易?你就不能下下(念哈音)手!意思是有一个小伙子凭力王力气换了几个钱,你怎么就敢用欺诈的一类的办法把人家的钱哄走了!你也太没有良心了!你就不怕天打五雷轰!栖遑人是弱者,栖遑的感情,是处于忧伤时的感情,都是值得人怜悯的,关中人说栖遑这两个词时,就表现了非常善良的心底和深深的同情心。《资治通鉴鉴记载说,唐中宗景龙三年,流放在外的臣子,大都赦免放还,但均州刺史谯王重福独不得归。于是他上表说:“别人都让您给赦免了,唯独我不能,天下人听说没有不为我痛苦流涕的!何况陛下慈悲为怀,难道不念怜臣子栖遑么!(岂不愍臣栖遑)“栖遑者,离索忧迫之意”——《资治通鉴》所载的“栖遑”和解释,和今天活跃在关中人口头的栖遑二字的本意,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出入。只是现在的用法在口头上更为广泛已。小孩子为了一种小事很委屈很伤心,大哭不止,谁哄也哄不下。奶奶就说了:“看把我娃哭的栖遑的,来让奶奶看!”三哄两哄,就一下子乖了。“唉,甭提了,在农业社那阵过的真是栖遑日子!”关中农民用今天的日子,和大集体时的日子比,常常产生一种今是昨非的感叹!那时候也真是的,一年忙到头,有时到年三十了才收工,但全年分油人均论斤论两,分麦子几十斤,一年到头吃玉米,穿得破破烂烂,还美其名曰“艰苦朴素”。“剪刀差”在经济学家那里只是一句话,但是农民却是用牺牲来作为代价。
挟势
古书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即借汉献帝的名义而指挥天下的诸侯。天子是名,曹操的意志是实。这也是关中人说的“挟势”,挟天子的威势和名义作威作福。关中方言中读qie(茄)的音,单独使用时,有掂、扛、抬、拿等等动作之意。“走快,把家伙挟上!”把工具拿上赶快走。但是挟势在关中人口语中,是一个色彩强烈的贬意词。农村两个男人吵架,情急时出言不逊,会说到一个人欺侮另一个人是“挟势”,挟自己的亲属某某人当官的势,挟自己的财大气粗的势,挟自己户族大兄弟多的势,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成份好的人也可以挟势欺侮成份不好的人。用“挟势”来批评别人在道义站不住脚,最根本的原因是势不当挟,挟了就成了仗势欺人。而仗势欺人,显然不够君子风范,更不能说有一对一单挑的绅士风度;势也无非是权势威势等待属于外力的作用,而不是人自身的能力与才干。挟势者自身往往见出卑鄙、狡诈、色厉内荏、口大气粗等等霸道的作风。所以只要某某人一沾上势的色彩,往往就要被人小看。关中人为了发泄对于挟势者的愤懑,有时会骂道:“不是你娃狗歪,是你娃的铁绳壮!”意思我并不怕你,是你有个靠山而已!有时也有很厉害的经验哲学出来:“甭太狠张狂。花红有一落哩!太阳有一天也能晒到我门上呢!打墙的椽儿翻上下呢!”这些话都是我当年在农村当农民时听来的,当时还正值“文革”之中社教之后,农村的矛盾错综复杂,三天两头有人打捶闹仗。二十多年过去,挟势的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细细一究,会发现内核还是没有变,不是钱就是权。特别是那些目无法纪、目无道德往往得意忘形之辈,挟势以行,最后总是没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