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祎乾
打油诗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诗体,它源于人名。相传唐代有个叫张打油的人,他幽默诙谐,喜欢作诗。在一个大雪天,他诗兴大发,随口吟道:“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雪诗》,无一雪字。但刻画雪景贴切逼真,特别是最后一个“肿”字,更为形象生动。此后,张打油还写了许多通俗易懂的诗,他的这种“打油诗”也逐渐为人们接受而流传下来。
北宋书画家米芾,为雍丘县令时,有一年闹蝗灾,米芾命令所有差役带领百姓各持棍帚,扑打蝗虫,灾情日益减轻。正当米芾为此高兴之时,邻县县令却派人送来书信一封,斥责米芾把蝗虫赶到他的辖区去了,还说要向上司告状。米芾看完,哈哈大笑,令侍从取来笔墨,在来信背面写下了一首打油诗:“蝗虫本是天灾,岂由小官遣派?倘说鄙人赶去,速请阁下押来。”传者无不绝倒。
清朝康熙皇帝有次在出游途中,指着路边的一尊石人问何物,一翰林学士道:“仲翁”。其实这石人应称翁仲,康熙是明知故问,本想活跃气氛,没想到大学士居然答错,皇帝感到很扫兴,随后写下打油诗一首:“翁仲如何读仲翁?想必当年少夫功,从今不得为林翰,贬尔江南作判通。”此诗亦倒字诗,通过每句有意颠倒用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增强了讽刺、挖苦的效果,令人捧腹大笑。
相传在一次高考中,历史试卷有这么一道题:法国1804年一1815年间执政皇帝是谁?有位考生答题疏忽,将“拿破仑”写成“拿破枪”。阅卷老师看后,在答题边写了四句批语:“该生答题好荒唐,法国皇帝‘拿破枪’。若是果真有此事,不如中国民兵强。”这首打油诗幽默而又通俗,使人过目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