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丽娜
相传,四川梓潼县有一李秀才,因擅长吟诗作对,在当地很有名气,因而自恃才高学广。傲气十足,瞧不起普通百姓。
一天,李秀才到潼江边游逛,见许多人在钓鱼,他一时兴起,也拿着鱼竿垂钓。可大半天没钓上一条大鱼,只钓了一串又短又小的黄鳝和泥鳅,便扫兴而归。刚走几步,一牧童提着一条二尺长的鲤鱼迎面走来讥笑他说:“先生。人都称你是‘再世李白,我出一上联,你若对上,就将条鲤鱼送给你!李秀才不禁哈哈大笑:“小小牧童,不知天高地厚……”“你先别笑,我的上联是:鳝长鳅短鲢有须,一串无甲。”上联构思奇特,尤其是“长、短、有、无”四个相对的字,对上不易。李秀才反复吟念,眼看日落西山,还是苦无下联,只好红着脸走了。
他回家后,茶不饮饭不思,日夜苦思冥想,不久羞愧而死。死后,妻子照他遗嘱,在坟前立了一块碑,并将这幅上联刻在碑上,望过路人赐对。前来凭吊和观看的人络绎不绝,但没一个人能对出下联。被大家认为“绝对”。后来,这事传到一老渔翁耳里,老人特意赶来,看后沉思片刻,一字一板地吟出下联:
龟方鳖圆蟹少尾,三物多爪。
众人听后细细品味,都说是妙对。秀才娘子得知“绝对”有了下联,非常高兴,急忙起来询问老渔翁尊姓大名,老者已笑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