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桂子) 截至目前,全省10个地(市)和17个厅(局)都先后成立了由党委或政府(行政)领导挂帅,纪委、监察、企业主管部门、工会等单位领导组成的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具体实施意见或通知,并采取措施加大了工作力度。一些地方和企业在探索实践中还创造了经验,呈现出“既密切干群关系又增强企业凝聚力”的良好发展势头。
西安市委、市政府在全省地市中率先下发了实施意见,并从纪委、监察、工会和各工委抽调8名干部组成办公室、划拨专项工作经费,市上领导还亲自深入到企业调研,检查指导工作,使厂务公开工作起步扎实,做法深入。省冶金局党组要求所属企业6月底全面实行厂务公开制度,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公开到位和工作到位。为全面推动实行厂务公开制度,各地(市)、厅(局)共确定了102个重点(或试点)单位。在延安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吴旗县、志丹县积极探索建立的县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县级政务公开新的载体,此举在全国尚属首例,吸引了国家有关方面的关注。西安市的19个试点企业将职工对公开的要求进行集纳,突出重点,首先公开。西安矿山机械厂等企业还对厂务公开的内容进行了细化、量化,使之更便于操作和落实。与此同时,许多企业都普遍在醒目的地方设立了固定的“厂务公开栏”,作为经常性公开的主要形式之一,使更多的职工能够知厂情,监厂事,参厂政。铁二十局的下属单位还设立了厂务公开意见箱,及时征求职工的意见和要求。
我省实行厂务公开制度以来,已涌现出宝鸡石油机械厂、西安西郊热电厂、西安制药厂、陕西渭通股份有限公司、安康第二缫丝厂、延安宝塔区纸箱厂等一批起点高、起步早、成效好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