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些亏损企业采访,上半年生产任务完成的并不理想,但他们还大言不惭地说盈利了。他们是如何盈利的?一位厂长说“是由于深化改革、挖潜增效”。
“挖潜增效”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这是耐人寻味的。听企业负责人说:“我们的挖潜增效就是分派指标,加强管理,收缴一些该缴的费用,以降低生产成本”。换句话说就是向职工收钱,什么水电费、治安费、卫生费、收视费、取暖费,等等,不足一而论,而且越收越离谱,越收费越大。入党要交入党费,入厂要交入厂费,连内部下岗也要交下岗费……钱是收了许多,的确减少了工厂的开支,也肥了相关的部门,可就是苦了职工。有的职工工资一发,这费那费一扣,不但分文未拿,而且还得向工厂缴钱。难怪职工感言:“不改革职工苦,改革了职工更苦!”
深化改革、挖潜增效不是乱收费。随着国家住房制度、医疗制度的改革,一些企业不是把心思花在改革上,而是打着改革的旗号在想尽法子向职工收钱;更有一些企业,不是眼睛向外,扩大生产,调整产品结构,走向市场,去盈得更好的效益,而是眼睛向内,紧盯着职工的工资,想办法“挖潜增效”,结果,职工越挖越穷,企业也越搞越跨。
纵现二十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艰辛历程,一些企业之所以越改越亏,越亏越挖,关键是没有真正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而是走入了一个依靠“吃”的死胡同。改革初,“吃”国家贷款;改革中,“吃”企业老本;到现在“吃”怕了国家、“吃”空了企业本身,就只好“吃”职工了。这些企业如果还不思悔改,继续“吃”下去,那么“吃”空了职工还“吃”什么?国企改革要走出困境,就要丢掉“奶瓶”,战胜顽疾,自立、自强、自我发展起来。国企自强之日,就是振兴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