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原县石油公司路超经理抓企业管理,没有人不佩服。军人出身的路超经理总是着装整洁,浑身充满朝气,他曾担任县五金公司副经理、商业局业务科科长、局体改办主任、商业总公司副总经理,考入干部管理学院大专班深造,积累了深厚的商品市场意识和严格的管理办法。他大学毕业论文《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活力》被作为范文传阅;他提出的“无论什么制,管理是关键”的论点受到普遍赞同。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使他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995年10月路超到三原县石油公司上任之初,油库没油,帐上无钱,职工连续几个月只发60%工资,讨债的堵门,职工人心不稳,市场销售不景气。特别是企业管理混乱,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以权谋私现象严重等。从群众反映强烈问题人手,从企业内部管理抓起,狠下心来抓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首先,他们从机关抓起,狠刹不正之风、一是经严格审计,一次性回收公司各种名目占用挪用资金40万元;二是规定公司领导一律不许在加油站兼职,以防“吃官饭、放私骆驼”;三是取消公司领导、中层挂在公司的13部电话由公司统一缴费的做法,收回非业务人员传呼机。这种做法,尽管刚开始伤害了一些同志的利益,他们不理解,但随着一件件管理措施的落实,大家终于认识到,严抓管理,企业才能有收益。
其次,他们严格抓好企业营销管理。一是从1996年起,公司承包经营合同规定,各加油站一律实行销售吨位提成含工资的核算办法,一举端掉大锅饭。二是针对加油站损耗过大的问题,从1996年开始,公司承包合同规定,损耗与个人工资挂钩,超耗罚,节耗奖,到1998年底,各站及油库无一家超损,仅此一项每年至少节约5万元,彻底扭转了困扰企业的油品损耗过大的问题。三是针对油品赊欠数量大,外欠帐已达80万元,严重影响资金周转的问题,他们规定,公司任何人不得赊欠,坚决不能白条抵库。经理路超从自己开刀,他的一个朋友曾赊了一吨油,价值2000余元,他跑了多次终于讨要回来。他深有体会地说,宁愿让油价,也决不能赊帐,坚决杜绝了签字付货现象。为了执行这一规定,公司先后让有赊欠手续的12人停止工作清理手续,刹住了赊欠风。四是严格费用支出,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多花。公司原每月电费2000多元,经严格管理下降至700余元;电话费原来每年近4万元,降为不足1万元;各加油站费用包干,每年节约10万余元;招待费年节约5—8万元。职工们戏称路超为“抠经理”,但这个“抠经理”从1995年上任至今,没有拖欠职工一分钱工资,企业有一阵揭不开锅,他到处借,也要按时发工资。随着企业效益的逐步好转,职工收入也在相应提高。对于离退休人员,他们各种福利落得实,医疗费、补发工资一分也不拖欠。年前分公司主持了三原县石油公司民意测验,路超的优秀率达到75%。
在以路超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三原县石油公司通过严抓管理,效益年年提高,1998年实现销售收入1268万元,一举扭亏为盈,荣获全县纳税银牌奖。1999年截止6月底,完成销售107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07%,实现税利5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倍,在咸阳市县区公司名列前茅。 (张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