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火工品研制是个危险地带。然而,他却把此项工作干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好像跳舞似的。

在火工品研制中“跳舞”的人

2023年10月07日

火工品的研制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工作,稍有不慎,便会发生爆炸,向来被人们称为科研中的危险地带。然而,在西安庆华电器制造厂,有—位从事20多年火工品研制的人,凭着精湛技艺和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在危险地带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把他所从事的工作干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被大家称为在火工品研制中“跳舞”的人。他就是该厂技术部产品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张宝堂。

1963年,只有19岁的张宝堂从西安第一机械工业学校毕业来到庆华厂搞火工品研制工作,有人劝他说这个工作危险,你别拿生命开玩笑,他却说:“即然选择了,就要热爱。”在一穷二白,既没有资料又没有设备的艰苦条件下,他凭着“热爱”两个字,刻苦钻研,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了行家里手,并于1979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创业初,在国外技术封锁的前提下,张宝堂着手研制“航引—16子弹”引信火工品,他坚持自行设计,通过大量试验,收集数据,并从出国人员那里查询依据,协调解决引信与火工品匹配参数,并对研制出LD—12型产品按照国外有关规定的14项试验进行考核和验证,使该产品通过设计定型,满足航引—16子弹要求,一举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研制薄膜式电雷管和火花电雷管的过程中,国内几乎所有的研制单位都发生过意外爆炸事故。张宝堂知难而进,大胆创新,以新型药剂的研制配合引信设计,成功地避免了意外爆炸。因此在1979年底——1980年2月他被派往罗马尼亚,援助建设,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声誉。之后,在我国第一代新型引信产品的研制中,张宝堂发明了LD—3电雷管,并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在此基础上,他利用优化技术,仅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620雷管的研制,满足了炮弹试验的安全使用要求。

工作中,张宝堂很注重深入实际,针对生产中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进行攻关,使航引——16引信电雷管在试制期间良品率不足70%上升到生产时的良品达98%以上;对MCD—1电雷管的设计,完成产值320多万元,凭此他也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军工企业进行二次创业中,我国引进的M739、M577和DF—1三大引信的10余种火工品,均由他担任主管设计师。特别是DF—1产品,外观尺寸极小,发火能量小,可靠度要求高,其难度属火工品之最。但他不负重望,认真工作,克服材料紧缺,药剂质量要求不够等高难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工厂二次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30#产品不能满足兄弟单位的装配要求,实践中暴露出许多不足,而此产品却是国际流行的新产品。张宝堂接到任务后,用“齐步走”的方法,敢于大胆推翻原产品结构,设计出更合理的结构,对出现的问题逐一科学地解决,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开发出新产品一63#针刺雷管,时间之快令专家们惊叹。该产品于1998年在庆华厂投入批量生产,当年就为工厂创造200多万元的产值。

由于张宝堂在火工品研制中所做出的卓著贡献,十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厂级、局级、部级劳模、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科技工作者。本报记者阎冬通讯员王聘霞

上篇:安康一起中奖诈骗案宣判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7/19990723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7/23/258290.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