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一语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中庸》。原文中的一段是这样的:“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一书中曾经使用过“慎独”一语。他写道:“即使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他的工作经得起检查,绝不害怕别人去检查”。
“慎独”,本来是儒家修身养德的准则,属于封建道德范畴。少奇同志在这里赋予它新的内容,取其人们独处时更应谨慎、严格之意。要求共产党人应以革命利益和人民利益为重,大公无私,光明磊落;在工作中要经得起考验,经得起检查,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日常工作中,单独去完成工作任务,独处的机会是很多的。许多工作都要每个人去单独完成,甚至是在无人监督下去完成。诸如财务上的金钱往来、供销中的物资经营、仓库中的物品管理、产品包装的质量数量……凡此种种,往往都是“良心”事。这里需要的正是高度的责任感,需要的正是少奇同志所提倡的“慎独”精神。
我们平时所说的“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一个样”的精神同“慎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有了这种“慎独”精神,就会使人具有表里如一的思想品德;有了这种“慎独”精神,就会使人具有光明磊落的肝胆;有了这种“慎独”精神,就会使人具有襟怀坦荡的作风。
(立人欣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