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119飞机电器业务“应急状态反流无指示”故障两天未查到原因。这只拦路虎使其它业务无法进行调试,直接影响飞机总装交付。
7月15日,气温高达37℃。然而,5702厂飞机总装车间厂房却灯火通明,机舱内密不通风,加之工作灯泡的烘烤,温度高达40℃以上,主任朱文祥、技术副主任陈德正带领着技术员赫毅,装配工李断军、卓卫卫、房小刚,在机舱里查找故障。已调离电器业务的技术骨干王艳,也闻迅赶来。为早日找到这条看不见、摸不着的故障,他们再次从前舱“超应急电路”处着手始查。分解开设备仪表盖板,展现在眼底的是整把整把用亚麻线捆扎着、用人造革布包扎缝合着的导线,连接设备仪表的交接处,是密密麻麻的导线头。
王艳、房小刚用“三用表”逐个线头测量;李继军、卓卫卫在机务舱用“通灯”法测量;陈副主任和赫毅在飞机下面查对工艺,不断研究新的检查方法。
每位同志的头上,身上汗水长流。朱主任几次督促大家下飞机喝口水,可谁也没有离开飞机。子夜时分,王艳在一领舱“自动保护开关集成线路板”内,辨认出两根导线上都标着“+”符号的导线颠倒装反。听到查出故障原因,大家长出一口气。排除装反的导线接头,重新通电调试,故障消除了。在更深夜静之中,却意外的听到了一种极其轻微的时有时无的“嗒嗒”声。面对新故障,大家又聚在一起分析原因。在“发动机”上部紧靠机身处,短舱配电盒上去“通灯”测试,人必须平趴在“发动机”上面,用绳子一头绑在手腕上,一头绑在8X10的扳手上,再斜侧着身子,手才能接触到固定导线的螺帽。由于条件所限,每套扳四次,螺帽才能转一圈,近3公分长的螺栓,扳不了一会儿胳膊发困发酸,加之夏天衣服单薄,全身紧贴在高低不平的大框架上,咯的身体很不是滋味。大家轮流交换在左右“发动机”上面套扳,经过数小时的分解,反复测试确认,终于发现左发动机短舱配电盒有两根导线相触。
原因找到了,故障彻底排除了,大家虽然很疲倦,看到等待的下工序人员按计划进入调试,大家怀着喜悦的心情,迎着东方鱼肚白,离开了厂房。
(刘安琪金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