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那广
现在,电视频道由过去的几个增加到三十多个,但节目单调、枯燥、雷同,致使多出的频道并无多大意义。究其原因一是编导思想保守,不思创新;二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甚至以不惜牺牲电视节目的艺术品位为代价。
如天气预报,在国外此类节目制作得相当精彩,把它制成电视小品或卡通片,插音员身临其境现场演示,令观众印象颇深。而国内不在制作水平上下功夫,而以广告充斥其间,使这类公益性的节目也变成了“经济增长点”。中国的电视界自上而下模仿成风,中央台改台标,地方台也改。中央台办了个《焦点访谈》、《实话实说》,各地也跟着效仿。现在中央台春节联欢会越来越办不下去,各地方台自然也厄运难逃。这种一个思路的模仿,如何能使节目质量提高?中国是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如果电视台都以一种方式制作节目,而不在节目质量、地方特色、制作水平上下功夫,即使增加多少电视频道和引进多么尖端的影视设备,节目质量也上不去。
电视上一方面报道打击伪劣、假冒、盗版、抄袭、剽窃的同时,一方面自己又公然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某台办了个“欢乐”节目,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一些地方前去取经,回来后把本来毫不相干的节目也起了个“欢乐”节目,一时间每到周末荧屏上到处是这类“闹剧”。更有甚者,某台原先有一个很有特色的节目,改版后竟同人家的“欢乐”节目如同一个模子里印出似的,并称新版出彩!当电视上连篇累牍地“爆光”别人的短处时,却不肯揭一揭自己头上的“癞秃”
曾几何时,一说上星,一夜之间电视里冒出无数个卫视,而电视台无疑又是耗资巨大的无底洞,没有充足的资金保证又无法律约束的情况下,电视台要想挣取广告费以此生存,又往往是什么来钱就干什么,请看我们的电视广告,只要商家给钱,就不顾及其它,什么都敢播。有的竟把中央台正在播出的节目打断,插播自己的广告,严重侵犯观众的权益。
如此下去,中国电视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