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海春
近日,朱镕基总理在陕西视察,讲得最多的是生态环境建设,反复强调“退耕还林,绿化荒山,个人承包,以粮代赈”,把“兄妹开荒”变成“兄妹种树”。他语重心长地号召,一定要多种树多造林,一定要把黄河流域治理好,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朱总理的指示,说明了中央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决心,陕西无疑又遇到了一次可贵的机遇。
历史上,陕西曾是周、秦、汉、唐等十一个王朝的建都之地,曾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之地,也曾是植被良好的繁荣富庶之地。西周时代,黄土高原拥有森林4.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所谓“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就是古代描绘陕西一带的自然风物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描述盛唐时期陕甘的发展情景是“闾闾相望,桑麻翳野,天下富庶者无不如陇右”。后来由于历经战乱的破坏,加上自然灾害和滥砍滥伐造成的损失,导致了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严重沙化、荒漠化,经济的发展也因此受到极大制约。
建国之后,党和政府比较重视,陕西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森林覆盖率由13.3%上升到28.7%,三北防护林、黄河中上游的治理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整体继续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水土流失日趋严重,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大大超过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仅沙化土地面积就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陕西的森林覆盖率虽高于西北地区其他省份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但主要集中在秦岭、巴山、关山、桥山、黄龙五大林区,分布极不均匀,渭河以北,尤其是延安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森林覆盖率显著偏低,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占三门峡以上河段的一半。大量的水土流失,流走的是这一地区人民的血和汗,留下的是贫困和反差。因此,再造秀美山川,重点和突破口无疑应放在这一地区。这次,朱镕基总理来陕西视察,就生态环境建设作了重要指示,是陕西的一次机遇,是陕西人民的福气,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动员群众,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加大沿黄流域治理的力度,使山川秀美的蓝图尽早展现在三秦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