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笔者所在的这个小镇上,连续两天几乎所有的饮食、商业店铺关门,往日繁华热闹的农贸市场均被临时停业,整个小镇一片冷清,就连街上的行人也很稀少。可以说,已到了路断人稀的程度。原来,这两天是市容办来小镇检查的日子。等检查团一走,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面目,其脏、乱、差,自然在所难免,与检查团看到的情形,形成了天壤之别。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检查团秉公执法,检查得再认真、再仔细,又能看到些什么呢?所听到的汇报都是假汇报,所看到的情况都是假情况,因而所得出的结论只能是虚假的结论。
若问小镇政府为何要这么搞,是因为他们曾尝到了甜头。在前一段的全市市容检查评比中,就是靠这种做法,荣获了全市前三名的殊荣,受到了上级表彰,因而这次又故伎重演,并加大了“力度”。所以,肯定给检查团印象不错,说不定又可以进入前三名呢。
其实,要打检查中的这个“假”并不难,只要各级政府机关改变检查方式,不要事先通知,不要让被检查单位已做好了迎接检查的准备,然后再小车一大溜、人员一大帮的前去检查。要将“明查”改为“暗访”,在必要时,不妨再杀他个回马枪。君不见,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为什么总是报道得那么真实,倍受广大观众的欢迎?就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是事先不打任何招呼地“暗访”,所以,看到的都是真实情况,一旦将你摄入镜头,就让你有口难辩,无法抵赖。而通知在前的“明查”,等你到达时,人家早已将该露的露出来,将该藏的藏了起来,你看到的当然只是“一片莺歌燕舞”,除了“赞不绝口”之外,什么毛病也挑不出来。其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并有损各级政府的声誉。因此,我们是应该认真打打检查中的假了。
(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