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人增效,下岗分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力争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广大职工深明大义,能想国家之所想,解企业之所难,坦然面对下岗,更新了过去从一而终的就业旧观念,开辟了重新就业的广阔天地。
“下岗”已是大势所趋,但又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因此,有的企业决策者们又开创了“让职工人人有岗而为”的新途径。据《四川经济日报》载文:试岗待岗不下岗,转岗培训重新上岗。南充炼油厂无一名下岗职工推向社会。《劳动导报》报道:拓副业促主业,不让一人失业,嘉陵养路工捧上了“铁饭碗”。又据《工人日报》载:昌河公司建立岗位激励机制,万名职工无一人下岗。“让职工人人有岗而为”。同时还选送700余名优秀职工出国培训。
这些企业在“减人增效,下岗分流”的实践中,既注重了“减人下岗”这一深化企业改革的大计,同时更注重大力兴办第三产业,使下岗职工妥善安置到多种经营实体中不让一人失业;对分流职工还加强了试岗、待岗、转网的培训,对其优秀者还送出国门进行深造,为企业的兴旺和职工的再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职工人人有岗而为”的思路,从根本上维护了职工的利益,使职工倍觉所在企业有盼头、有干头、有奔头,自然而然的干起工作有了劲头了。“无一名下岗职工推向社会”的作法,减轻了社会的压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故而,笔者以为“让职工人人有岗而为”之举,值得领导们学习和借鉴。 (袁先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