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晓宏来说,1997年3月7日是人生的一次转折。这一天,她从扶风县粮油贸易公司下岗了。这年她才28岁。她决定同命运抗争。搏取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经过无数个难眠之夜的思考和一番缜密的考察,刘晓宏决定在法门镇创办一家幼儿园,而当时偌大的法门镇还没有一家幼儿园呢。可事情一旦真正做起来又谈何容易?没有资金,她就向哥哥、姐姐筹措,然后又说服家人拿出三副预备作棺木的桐板,改造成了桌凳和办公用具。
万万没想到,第一次去西安购买娱乐设备,刘晓宏就挨了“宰”。店里的老板挺热情,跑前跑后地忙乎着。事后和其他几个地方的价格一比较,晓宏才知道自己被对方白白坑骗了一千多块钱。费了不少周折,蹦蹦床、转转椅这些让全镇男女老少感到新奇的娱乐设备总算运了回来。
园舍的清理与装修是项挺费事的工程。为了节省开支,晓宏亲自把废砖铲好用来铺院子。一天下来,两只手磨得尽是血泡。丈夫心疼她,一下班就来帮她。扑腾这么大一个摊子,做男人的心里没数,可晓宏却充满了自信。设备,她买最好的;幼儿教师。她聘请从学校正规培养出来的。既然要干一番事业,就一定干出名堂来。这就是她的个性。
1997年的儿童节刚过。她取名为小天鹅的幼儿园在全镇居民怀疑而又期待的注视中热热闹闹地开业了。一下子招收进来四五十个孩子,哭声、叫声闹成一片。晓宏这才明白,管孩子并不简单。她和两位教师怀里抱一个,肩上背一个:哄睡了一个,再哄另一个。一个月下来,终于摸清了每一个孩子的脾性。
冬天了,晓宏又通过贷款,投资1万多元,给教室和宿舍安装了暖气。
渐渐地,小天鹅有了名气。可晓宏想,生命的价值就是这样用行动来实现的,她还有更美好的憧憬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哩。
本报记者范国俊辛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