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报维权部设立,4月1日维权热线开通之后,在社会和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本报维权部及维权热线先后收到来信来电数以千计。对于一些典型、重大线索,本报当即派赴记者前往采访报道。这些稿件见报后,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绝大多数当事单位或个人纷纷采取措施改进工作,并向报社回复处理结果,或说明有关情况,取得了令各方满意的结果。
但也毋庸讳言,有少数单位和个人对本报维权报道采取了“冷”处理的办法,甚至置若罔闻,或私下走门路,托人情等手段逃避舆论监督,甚至给记者“泼脏水”,这些都是错误的。
为了加大舆论监督力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本报维权部今天公布首批催办单,将4至7月份本报报道的但迄今既不回复又未处理的一些问题公布如下,希望这些企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迅速给本报一个回复,给读者一个说法,给当事人一个结果。
一号催办单:咸阳九旭肉制品厂拖欠职工工资问题
简况:咸阳九旭肉制品厂331名职工向咸阳市仲裁委上诉,要求补发工资、生活费等近170万元。但胜诉之后分文未得。
本报4月15日刊发《331名职工讨工资仲裁有结果咸阳九旭肉制品厂至今不执行》。
现状:本报报道之后,依然如故。
二号催办单:西乡县公安局干警对工人王德洪滥施严刑问题
简况:今年3月25日晚,在无任何手续情况下,西乡县公安局四五个干警将安康东站运转车间调车员王德洪强行带回该局,搞刑讯逼供。
本报4月29日刊发《西乡县公安局个别干警对一工人滥施严刑》。
现状:迄今未见该局及上级部门任何答复。
三号催办单:陕西骊山床单厂用实物折抵离退职工养老金问题
简况:这家企业去年将临潼区劳动局划拨给离退人员的13万元养老金挪作他用,然后以床单作价顶替现金发给了离退休人员。
本报6月16日刊发《陕西骊山床单厂竟用实物折抵离退职工养老金》。
现状:采访中该厂领导认为此作法不妥,称今后发放不再拿实物顶替,欢迎监督。但迄今并未告知13万元的下落和补救措施。
四号催办单:西安钟楼地下宫原有职工工作权问题
简况:西安钟楼地下宫被一离休干部承包多年,近20名职工却丢掉了“饭碗”,十年艰辛求告终无结果。
本报6月22日刊发《钟楼地下宫原有职工要讨回‘饭碗’》。
现状:区上领导多方作工作,但仍无结果,这些职工工作仍无着落。
五号催办单:铁路职工赵峰之子惨遭车祸凶手逃逸问题
简况:华山车站职工赵峰之子赵琪被拖拉机压死,而肇事逃逸的凶手却一直得不到惩处。
本报6月30日刊发《我们普通工人要讨个公道咋这么难?》。
现状:华阴市有关部门称正在追讨,但凶手仍然没有抓住。
六号催办单:蒲城县塑料制品厂原任厂长搞垮企业问题
简况:省内著名的蒲城县塑料制品厂在产品大有销路的情况下,如今债台高垒,停产关门。而原任领导反易地升官。
本报于7月1日刊发《昔日红红火火闻名全省,如今停产关门面临破产蒲城县塑料制品厂由盛变衰谁之过?》。
现状:本报稿件刊发后职工反映强烈,但存在问题并未得到查处。
七号催办单:蔡家坡纸业有限公司乱集资问题
简况:陕西蔡家坡纸业有限公司在改制时向职工集资没有返还的情况下,今年5月又搞“谁集资谁上班”,惹起了职工的不满。
本报7月8日刊发《怎能‘谁集资谁上班’!》。
现状:采访时,该公司李董事长答应妥善处理此事。但至今未见到践诺的答复。
八号催办单:西安市新城区印刷厂生活窘困问题
简况:由于低洼改造,西安市新城区印刷厂百余名职工失去厂房,房地三分局的补偿工资不再支付,致使职工断了活路。
本报7月14日刊发《一纸拆迁安置协议4年之久未能履行西安市新城区印刷厂无厂房生产工人生活窘困》。
现状:返还生产厂房问题悬而未决,陷于拖拉扯皮,职工生活依然如故。
九号催办单:陕棉13厂320名退休职工养老金不能按时足额发放问题
简况:由于未走收支两条线,陕棉13厂与大荔县统筹办相互推诿扯皮,致使该厂退休工人退休金发放经常出现“短斤少两”。
本报7月21日刊发《养老金必须‘收支两条线’,退休职工‘活命钱’不可扣欠》。
现状:迄今未见到处理结果。
十号催办单:略钢华兴工贸公司52名职工的19万集资款返还问题
简况:1993年,该公司为购买原料,向职工高息集资19万元。新领导上任不想认陈帐,职工要钱困难重重。
本报7月22日刊发《19万元集资款何时返还?》。
现状:未见该公司及上级片纸回复。
十一号催办单:宝新豆奶粉厂违规减员问题
简况:宝鸡市金台区斗鸡粮管站的宝新豆奶粉厂在既不报主管部门审批,又不召开职代会的情况下作出了减员40%的决定,引起职工反对。
本报7月23日刊发《宝新豆奶粉厂减员怎能这样减!》。
现状:后事如何,不得而知。
十二号催办单:彬县水帘洞煤矿遭受当地“煤霸”欺扰,打伤致残职工得不到惩处问题
简况:恶势力打伤职工,煤矿深受其害,但以法维权面临种种干扰,使犯罪分子一直得不到惩治。
本报7月27日刊发《这里‘煤霸’太凶狂屡次三番扰我生产伤我职工》。
现状:县法院已受理此案,正邪之争未见分晓。
十三号催办单:大荔县乳品厂拖欠工人李存社23个月工资问题
简况:大荔县乳品厂拖欠患病工人李存社23个月工资,其子李锋代为讨要,大荔县劳动争议仲裁委作出李存社胜诉的裁决,然而5758.6元在裁决下达一年后仍得不到执行。
本报7月29日刊发《子代病父讨工资难上加难你推我来我推你总不兑现》。
现状:工资仍未落实。
本报记者郝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