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全部撤走。这年1月26日,是新中国试飞事业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这天进行了试飞院成立后的首次飞行。
没有牵引车,试飞人肩拉人推,将飞机推到起飞线;没有加油车,试飞人端上脸盆,拿着纱布,排着长队,从早上6时开始,一直干到下午4时,硬是将成吨的油一盆一盆地过滤,再一盆一盆倒进飞机油箱里。这天试飞安全成功,创造了人推飞机、脸盆加油保障飞行的奇迹。
1960年6月17日,是中国试飞史上又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试飞人在还没有获得试飞技术理论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国家下达的第一项试飞任务,这也是中国试飞史上第一架次的飞行,飞机是“红专”502号。
从此,试飞人加大步伐,在新中国的阳光哺育下迅跑。从“红专”502到中国“飞豹”,新中国所有仿制、研制的飞行器上,试飞人为此洒下汗水的,占百分之九十。
经过40年的建设,如今的阎良区已成为中国的飞机城,已成为一个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物质供应丰富的优美城市。40年前的打油诗已变成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北京上海,就数我们阎良”。1990年11月18日,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在视察飞机城时,听到这首打油诗的变化后兴奋地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数阎良。”
试飞——向生命极限挑战
试飞院不但研制、试飞定型出了一批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各类军民用飞机,还锻炼出一支过硬的试飞队伍,飞出一批空中骄子。
空军试飞员滑俊。他在驾机进行一次导弹靶试飞行中,试射时左右两枚导弹突然消失,并在飞机前方爆炸,驾驶舱防弹玻璃和整流包皮上被导弹碎片打出手掌大的坑和窟窿。他精心控制着飞机安全着陆。保住了战机和各种科研设备。
空军试飞员王昂。他在飞歼八飞机炮射检验试录科目中,飞机左发动机加力燃油导管断裂,燃烧气体从操纵杆联接处冲出,将机体打了3个大洞,在十分危急的时刻,他操纵还有1450公斤油的飞机强行着陆。飞机轮子接地后,他突然又发现减速伞无法放出。他沉着冷静,一边刹车,一边关发动机。为了保险道口的老乡安全,他将急刹车拉到了底,左机轮爆破,飞机迅疾冲出跑道300多米,机身下燃起熊熊大火。后经检查发现,飞机在空中严重烧伤,如处理不及时,飞机有可能在空中爆炸解体。
空军试飞员黄炳新。他在驾驶FBC—1战机在5000米高空试飞时,飞机猛然发出“嘭嘭”两声巨响,紧接着战机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空中横冲直撞,连飞机的方向舵也飞掉了。中国航空史上从没有过的特大险情考验着他。黄炳新没有弃机,而是果敢、冷静地将无舵战机降服在机场跑道上,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
正因为他们在试飞中的突出表现,中央军委授予滑俊、王昂为“科研试飞英雄”称号,授予黄炳新“试飞英雄”称号。
其实,每一名试飞员本身就是一部惊险小说。他们还有:王冠杨、李少录、汤连刚、李存宝、谭守才、史同洲、邹建国、徐勇凌等几十名试飞员。他们同样遭遇空中停车、起落架放不下,座舱盖飞掉等无数次空中险情,但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保住了战机,保住了许多重要的科研设备。还有数名优秀试飞员,为了中国的航空事业,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吧:卢军、杨晓彬、唐纯文…
研究——为赶超世界水平
飞行试验研究是通过预研、试飞、试验、研究等,对飞机设计、制造中的问题实施改进,鉴定评价,同时定型。因此,飞行试验研究技术反馈出一个国家航空科技的综合实力。
八十年代末,我国投入巨资与某航空大国进行技术合作,实施对歼八Ⅱ型飞机机载火控、雷达等系统进行改进,以提高飞机作战能力,并组建中国空军的快速反应部队。然而,该国撕毁合同,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在这危难关头,又是中国试飞研究院肩负起这沉甸甸的试飞科研重担,开始了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拼搏。他们组建试飞队几进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深处,与14个协作单位的参试人员,展开新型导弹试飞的攻关项目。试验中,最为关键的两枚新型导弹因技术原因,致使靶试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他们又经过数月的努力攻关,改进了系统硬件,又经过反复对比模拟试验飞行,取得重大进展。1995年4月,终于以发射某新型导弹三发三中的特大喜讯而告捷,使国产歼机机载设备和系统实现了一次重大飞跃,彻底击碎了外国对我国的技术封锁。
1989年,我国第一架单轴变稳机在试飞院诞生,在国外引起不小的震动。就在1997年,担任多轴变稳机副总师的吕杰等人赴世界仿真模拟的权威机构某公司调研,当谈到一些关键技术时,对方则摆出一副傲慢的样子,拒绝回答。其因是“这是专利,又是高技术”,你们中国人根本不懂。然而,吕杰在向对方提到了一些技术深层次上的设计思路、技术创新问题后,对方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十分佩服地竖起了大姆指:“OK!我们也是这样。”也就是在这次调研的第二年,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多轴变稳机问世,并成为我国新机首飞及试飞研究的重要工具和空中演示试验平台。该机采用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和模拟数控显示系统等多项航空领域尖端技术,跨入了同等试验机的国际领先行列。特别是为国产新机研制尤其是跨代飞机的高新技术开发应用,为预先研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研究手段和验证工具。这一消息传出,令国外业内人士大吃一惊,对中国航空业的发展刮目相看,再也不可小视了。
几十年的奋斗,几十年的求索,中国航空史上许多第一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所试飞员学院、第一架单轴、多轴变稳机、第一架综合空中飞行模拟试机、第一架空中试车台试验机、第一架弹射试验机、第一架电子特设、航标航测采用试验机等。近几年又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具有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测试数据处理系统,建设了我国第一家重点实验室——飞行仿真实验室……
1959年4月建院至今,试飞院已进入成熟阶段。先后完成了29种系列型号飞机和24种发动机的试飞任务,包括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直升机等机种;完成了348项辅机成品的试飞任务和1168项专题试飞及预先研究任务;先后获得402项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其中多项填补了国家航空技术上空白;具备了可同期承担5种型号、15到20架飞机的鉴定试飞和适航审定试飞的能力,单架飞机测试参数达1000个以上;年科研试飞能力2500架次,可同时对两架飞机进行实时监控和月期数据处理;已成为承担军民用飞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航空产品的国家级鉴定试飞和适航审定试飞的权威机构、综合性飞行试飞研究基地。形成了飞机各系统120多个专业构成的完整的研究、试验、设计、试制体系,实施了同时可在五大地区进行试飞和航线试飞,极大地提高了组织大兵团长航线试飞作业的指挥组织能力。目前已拥有两条3400米长的国家一级跑道,配有相应的飞行通讯、导航保障设施,成为中国唯一、亚洲最大的飞行试验研究院。是镶嵌在祖国版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