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20日,在“关中八景”之一的“咸阳古渡”遗址,一位名叫宋军让的中年人正顶着烈日挥篙操撸,摆渡来往过河的村民。
“咸阳古渡”遗址今位于咸阳市秦都区沣西镇河南街一带的渭河上,距离咸阳二号桥200米,现已有千年历史。史载“冬春设桥,夏秋舟渡,通陇达蜀乃之声,彻夜不息,为秦中第一大渡”。自从横跨渭河公路桥建成、咸阳渭滨公园开放,沿河公路通车、出租汽车多起来等原因,昔日热闹非凡的“古渡”码头渐渐冷清,忙忙碌碌的渡船也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如今只剩下宋军让新打的船仍在穿梭不停的摆渡。
今年43岁的宋军让,仅上过初中,1984年开始跟与船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父亲学摆渡。1990年自己花了7000多元打制一艘能容70多人的大船,一摆就是9年,这艘船给宋军让挣回了3万多元,不但使他盖了新房,而且还有9000元的余额。“俗话有‘世间最苦的活莫过于撑船打铁卖豆腐’,再加上在盖房期间,船被洪水冲跑了,使我心灰意冷准备不干撑船了,谁知爱人得了一场大病,花光了存款,还欠了8000元,连买面粉的钱都拿不出来。”宋军让滔滔不绝地叙述发生过的事情。没有办法,宋军让又重操旧业,东借西凑了一万元,自行设计模型,请人打制一艘很别致的船,于今年年初下水。为了不重蹈覆辙。这几个月来,不管刮风下雨,宋军让都吃住在船上,每天摆渡四、五十人不等,收入二、三十元。仅“六·一”儿童节那天就挣了近200元。如今,他已用挣来的钱还了一部分欠帐,宋军让充分满信心地说道:“摆渡生意虽难做,但每天至少还可收入20多元,再过几个月,欠帐就可还完,压在心中的一块石头就落地了”。 袁景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