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油脂化工厂顶风掏职工钱袋,搞内部集资一事8月3日在本报刊登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一个月来汉中市油脂化工厂职工和数百名读者纷纷打电话,对该厂对抗省政府关于严禁企业进行内部集资的紧急通知,强迫职工集资,严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一事发表看法,呼吁该厂严肃执行省政府文件,倾听职工呼声,立即停止集资活动。有的读者在电话中提出:汉中市油脂化工厂连省政府的文件规定都不执行,它听谁的?
汉中市油脂化工厂先后有几十名职工通过维权热线反映,陕西工人报刊登油脂化工厂集资的报纸被厂里扣发了,他们是从外单位看到报道的。违法集资事情被曝光后,厂里不许职工议论此事,谁议论谁下岗,并强求职工务必在9月底交齐集资款,否则就解除劳动关系。一位女职工说,她和丈夫都在该厂上班,厂效益不好,东挪西借,才够交一人的集资钱,剩下的钱真不知上哪儿去凑,她要求企业再不要逼职工交集资钱。
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老年协会一离休干部气愤说,汉中市油脂化工厂竟然置政府的法规和职工的呼声于不顾,让人感到震惊。他所在的单位以前搞集资时承诺:给予33%的返还,现在连本钱都收不回来,职工拿着集资券叫苦不迭。澄城县煤销公司的李先生反映,他也遇到此类情况,集资款填了无底洞,至今没有个说法,希望汉中市油脂化工厂不要再搞这种坑害职工的事情。
省劳动厅职介中心张新国副主任认为,因企业改革,机构调整,人员分流而让富余人员下岗是政策允许的,因不参加集资让职工下岗是不对的,而搞违法集资则更是不对了。
省经贸委企业处赵安民先生说,近几年有许多单位搞集资兑现不了,职工的钱泡了汤,这类教训很多,违法集资是坚决不允许的,后果企业自负,谁集资谁还债,谁集资谁承担责任,汉中市油脂化工厂应立即停止这起违法集资。
此外,渭南市总工会、安铁分局、省设备安装公司、宝鸡压力容器厂、汉川机床厂、周至县委组织部等单位的读者也打来电话对此违规行为表示不满。
本报记者焦晓宁范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