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透视吃月饼

2023年10月07日

随着中秋佳节的日益临近,各式月饼已在各大商场、食品超市大批量上柜,各月饼生产厂家不但将月饼展示柜装点的五彩缤纷,而且还派促销小组现场促销,广告也“风起云涌”。

据西安医科大学营养系王教授介绍,月饼属高油脂高含糖食品,吃后很容易转成脂肪。这有悖于当今普遍追求苗条的时尚。且月饼季节性强,中秋一过,基本无人问津。可为何各食品厂家每年都不肯放过,不遗余力,大量投入呢?

是中国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一种“文化”,决定了厂、商家在昙花一现的时间,都有丰厚利润可赚。

中秋阖家团聚、分吃月饼的风俗,始于我国唐代,相沿至今,既象征团圆和吉庆,又含有庆贺丰收的喜悦。中秋之夜,一家人围坐一起,边饮茶边品月饼,边赏月边交谈,在茶文化与食文化的氛围之中,享受着浓浓的亲情。这是每一位国人都不愿错过的。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亲朋好友之间平时无暇走动,中秋佳节,用象征着团聚吉庆的月饼,来沟通感情,增加友谊,已越来越突出鲜明。“为他人买月饼,吃他人送的月饼”,成为月饼消费的一大特色。据调查,40%以上的消费者购买月饼都是为了送礼。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月饼在这个季节代替了鲜花的功能,传递着一种情意。

由于月饼越来越成为一种“交际”食品,使得各厂家除在熔烤制做上花样品种繁多外,在包装上更是费尽心机,精美纷呈,月饼“身价”由此大增,内装不超过10块的月饼,售价一二百元到七八百元一盒。这样一来,买月饼包装的精劣,就显示了一个人的“身份”。七八百元一盒的月饼,无论是买了自家享用。还是作为礼物送人,都显示出买者的“不凡身份”。

不难看出,如今的中秋节吃月饼,实际是吃“文化”,吃“情意”,吃“身份”。

本报记者杨今青

上篇:西郊热电厂师徒合同得甜头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9/19990915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9/15/26076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