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务公开是指企业经营行为和企业领导行为的公开化。是职工群众在劳动生产中创造的一种维护企业良性运作的好办法。其实质是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大胆参与、合理调整;对企业领导行为实行有效监督、及时纠错。由于企业行为多为企业领导直接操纵。因而厂务公开的关键是领导行为的公开。在此情况下,职工监督和领导被监督两者确立了一种矛盾关系。解决这一矛盾成了厂务公开的难点所在。
因此,实施厂务公开应以职工代表大会为载体,群体的意愿完善企业行为;以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为依托,用法律武器监督领导行为。二者有机结合,正确公开内容、及时检查结果。搞清了这些问题,操作起来就顺利了。
首先,企业一切行为都是由人来指令或完成的。那么,必须强调监督者和被监督者之间在认识上的相对统一。在“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共同思想下,职工应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监督;领导要加强学习,自觉接受监督。这是厂务公开的前提。
其次,组织和建立厂务公开领导机构,强化公开功能,是厂务公开的关键。企业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建立一个“党委统一指挥,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企业管理机构推动”的领导体制和建立一个“工会主动促进实行,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才能保证厂务公开有效实施。
再次,制订厂务公开的内容条款,使之有章可循,依章操作。一般来讲,诸如企业重大决策、用工制度、财务核算、物资采购、酬劳分配、住房分配、评优升级、干部评议、干部聘用、干部廉政自律等等与职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与企业命运紧密相联的,都可视为公开内容。可将公开的内容通过电视、广播等先行公开,让职工在参与中可参考、有目标。
同时,操作中应规范形式,使之程序化、明细化、多样化、制度化。并结合当前工作及时调整民主管理内容,拓宽民主管理范围,让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廉洁勤政的思想,让职工群众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刘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