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川机床集团的科研圈子里,高工陈晓南可谓是敢攻难关、善攻难关的骁将。她数十年主持参与的OCJ001医疗床、M7163磨齿机、TK5440、MCV450、MCV1350、THM5660等加工研发工作,样样出色,令人佩服。然而,陈晓南并未止步。她给自己加的担子一码胜似一码。
1996年,她多次上书公司,坦言对新产品开发的建议:依托“精密加工、精密检测、精密装配”的三精优势,加大加工中心产品的开发力度,使集团主导产品尽快形成磨齿机、塑料机械、加工中心“三驾马车”的三维格局,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没想到这一设想很快被公司决策层认可采纳。欣喜之余陈晓南犯难了,她很清楚,当时国内加工中心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洋货频频入侵,国货市场日渐萎缩,公司这个时候采纳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分明是把新产品开发的重担又压在自己的肩上。
退缩不是没有退路,再说有了以往的产品成果,她完全可以“吃老本”,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出这个风头。但是,对事业的执着,促使她勇敢地担起了开发新品的重任。接到THM5660立式加工中心设计任务书之后,陈晓南进行大胆创新,在研究所内率先采用目前国际最新流行的“模块化”柔性设计思路,通过构建技术“平台”,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最经济的功能组合。之后,她召集机电、液压各部门同志进行分工,分头行动。在完成大量协调工作的同时,她先后编制了全年新产品试制计划任务书和THM5660技术任务书,绘制方案评审图,进行6次方案论证和二次工艺试验,完成了4种重要部件的设计、审订和校对工作。
紧张而艰苦的调试开始了,为攻克定位精度、主轴组件平衡、刀库可靠性三个影响整机性能的关键性技术障碍,陈晓南带领同事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验、调整、改进、再试验。她虚心向装配工人请教学习,不耻下问;诚恳地听取设计、工艺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1997年春,THM5660加工中心终于破壳而出,傲然挺立在北京国际机床展览会主会场,陈晓南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明白,新产品试制出来,开发工作仅仅走完第一步,用户和市场是否接纳才是最重要的。展会上,面对众多挑剔的用户提出种种“责难式”的问题,她对答如流,并把用户的种种要求默默记在心间。尽管如此,THM5660加工中心还是以其新颖、独特的“模块化”设计,引起展会上多家用户竞相争购,最终落户清华大学。
首台样机试制并一次试销成功,没有给陈晓南些许欣慰,她忘不了展会上用户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目光。一位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心告诉她,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人员不能满足于“闭门造车”,要时刻关注市场,学会与市场对话、沟通,尽可能地满足用户需求。正当公司沉浸在新产品参展凯旋的喜庆之中时,陈晓南马不停蹄地把同伴们召集在一块,认真研究汇总用户反馈信息,运用价值工程分析方法,对产品结构、工艺进行改进、完善。同时在原样机基础上,派生出TH5660加工中心11产品。皇天不负有心人,THM5660、TH5660立式加工中心在陈晓南及同事们的精雕细刻,苦心孤诣卞,技术合量、精度等级、功能适应性达到设计水平,各项性能指标甚至优于国外、台湾同类产品,深受市场青睐,捷报频传——今年5月,重庆市场一次就销售10台,6月,西安市场成交量达5台,多家外商慕名而来,要求独家代理“秦川牌”加工中心的国外销售业务。这时,她才会心地笑了。
由于新品开发上屡立战功,陈晓南近些年来先后获得省机械局“先进职工积极分子”、省工委“优秀党员”等称号,并多年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但她将荣誉看得很淡,对事业却执着不已,创造无限。目前,陈晓南又起程了,参与了公司CMV1250加工中心的设计、开发…… (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