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陕西文物甲天下

2023年10月07日

(上接一版)

周朝:文物累累,昭彰青史

夏商时代,国家政治军事力量主要在中原,但势力已到达今陕西的长安、铜川,一部分还到达陕北。陕西东部属夏商势力,西部属周民族势力。在西安老牛坡发现的商文化遗址,是一个典型部落,它是商的一个方国,属于崇侯文化,这样就把商的疆城拓展到关中中部。 

五十年来,共发现西周遗址遗存1100多个。主要发掘了西周的两个京城遗址:一个是其早期的都城岐邑,地处现在岐山箭括岭下的平原地区——周原;一个是京城丰镐。这两处发掘收获甚丰。在岐邑发现了两处宫殿遗址,其中一处有较完整的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西部(今凤雏村)出土甲骨文100多片,这是本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意义与发现安阳甲骨文相同。岐邑甲骨文的文字特别小,小的只有小米粒大小,大的也不过麻籽。文字的内容将周和周边民族的关系、周和商的关系均作了记载,说明周当时尚属商的一个方国,隶属于商。它的发现,解决了许多历史问题。丰镐为都时间较长,1995年以来,经调查、勘察和重点发掘,属于丰镐遗址范围的达88平方公里。

周代是青铜时代,五十年来共出土各类青铜器3000多件,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有重要意义。有些青铜器更属于重要发现。1976年,在扶风县庄白村出土了微氏家族一窖藏,出土西周青铜器103件,这是一个家族五代人的青铜器,都可以算作西周的青铜礼器。有铭文的74件,尤其是其中的墙盘,载有铭文284字,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其第一部分记述“墙史”这个人,颂扬了西周的文武成康昭穆共诸王,记载了他们一生中的重要政治活动,该铭文所记这七王的名字,与史书记载相同,是弥足珍贵的。

1976年,在临潼出土了利簋(音鬼),这件西周早期的铜簋,上有铭文32字,它的发现,不仅印证了“武王伐纣”的历史记载,而且专家们据此推算出武王伐纣就在公元前1024年。

另外,还在淳化县发现了周厉王的麸簋(音胡鬼),其形体之大,作工之精良,堪称簋中之王,上有铭文124字,纯属厉王的自我标榜。

平王东迁,史称东周。五十年间,陕西共发现该时期遗址860处,有宫殿、都城、别宫离馆和一般城址,陵墓。发现东周墓葬也有2000多座。

秦朝:文物滔滔,天下冠绝

陕西是秦国的发祥地,与秦文化关系至为密切,五士年来,对于秦文物的出土,也特别令世人瞩目。

1978年,在宝鸡出土的国宝文物秦公搏秦公钟上,有铭文135字,记载了秦国于周平王时已正式封了疆土。对于秦国的考古,首先集中在几个都城,即雍城、栎阳和咸阳。

雍城作为秦都,宫室壮丽,积聚丰盈,秦穆公让西戎的由余观之,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考古工作者在此发掘出大型宫殿遗址,秦国宗庙遗址,在宗庙遗址前发现祭祀坑五六十处,其中还有以人作牺牲的。通过考古,已将雍城的范围勘察清楚。在雍城旁,还发现14个陵园,其中已发掘了秦公一号大墓(即秦景公墓)。尽管这座大墓多次被盗,却仍然发现了不少珍贵文物,还发现168个身份不等的殉人。这对周秦葬制,陵墓制度和祭祀制度的研究提供了实证。

栎阳城在今临潼境内,它作为秦都时间较短。解放后,通过对其勘察和试掘,得知了其街道部署为方形,都城布局为棋盘式结构。

对咸阳城的考古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宫殿区——咸阳宫,在此发掘出三个宫殿遗址,相当阔大壮丽,宫与宫之间有覆道连接,宫墙饰有壁画,建筑都很辉煌。由此而知道了当时的宫殿形制和宫廷生活。

在对秦朝陵墓的考古方面,本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了秦东陵,勘探出较大陵墓四座,包括秦始皇的祖父孝文王及父亲庄襄王的陵墓。陵址在芷阳,即现在灞桥区洪庆和临潼区斜口、韩峪一带。

秦始皇帝陵,位于临潼东5公里处,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园占地约56平方公里,为中国帝陵之巅峰。解放后,在陵园内外先后发现了大量的建筑墓址和陪葬坑以及陪葬墓,已发掘400多个,殉葬品颇多,有活人活马,但大多数是陶俑。最近发现的甲胄坑,总面积达13000多平方米,出土80多顶石质铠甲和近30顶兜鍪。制作这些铠甲的青灰色石片均由扁铜条联缀而成,被称为“铜缕石甲石胄”,这批工艺高超、造型精美的甲胄在世界上绝无仅有,修正了我国古代军事装备关于秦代无胄的观点。秦陵的陪葬坑,尤以秦兵马俑坑为最。1974年发现秦兵马俑后,考古工作者进一步勘探发掘,共发现俑坑四个,内有兵马俑800余件,内涵极其丰富。秦俑坑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后建起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遗址博物馆,如今已成为占地面积20公顷,展览的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世界著名大馆。它开放二十年来,已接待国内外观众4000余万人,其中外国元首100余位。另外,兵马俑还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城市展出,累计观众近千万人次。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坑),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秦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界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难怪法国前总理希拉克说:“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秦直道的发现,又值得一书。该直道是秦为防御匈奴所修,它从咸阳北的云阳出发,经今淳化、旬邑北达子午岭,循主山脉而行,至定边,再向东北折上,通向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的秦代九原郡。该直道开山填壑,宽60米,长1800公里,其工程大于修筑长城的工作量。

汉唐时期:文物皇皇,名动古今

汉唐是中华文化开放发展时期,陕西作为首善之区,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共和国成立以来汉代的出土文物主要表现在两上方面。

其一,是对汉城的考古发掘。汉代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的都城,也是世界上当时规模最大的都城。现已发掘出城中的武库和椒房殿、未央宫的遗址,并在皇帝办公的未央宫发现骨牍一万多片,其价值和甲骨文相仿佛。这些骨牍的作用与秦封泥一样,是“公文登记簿”,但此牍系用汉隶书写,内容更详细。

其二,是对墓葬的发掘。这些年来,配合基建发掘汉墓6000多座,包括对杜陵(宣帝陵)陵园寝殿和几个陪葬坑的发掘。最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在修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公路专线时,发现了汉景帝阳陵的陪葬俑坑24个,占地面积十万平方米,初步估计随葬陶俑五万件。这是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1998年以来,又搞清了阳陵的和范围和布局,探明了阳凌形制,发现并发掘了阳陵四门阙址以内90座从葬坑,出土了丰富的陪葬品。

在这里,应提一下汉武帝茂陵。武帝在位54年,修建茂陵即达53年,费用占当时赋税的三分之一,陵园建成后管理人员多达五千,使该地成为一个祭祀、商贸活动中心,盛极一时。后因战争和风雨剥蚀,至解放前夕,显出破败荒凉惨象。解放后,茂陵被列为全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茂陵文管所又升格为博物馆。茂陵的建筑由当初的3间破土房发展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的仿汉建筑群,占地由原来的4000平方米扩大到13平方米,文物由20件增加到4000余件,使茂陵成为全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唐代的考古发现,主要包括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在长安城中,发掘了大明宫(包括含元、麟德、明光三殿)遗址。大明宫是唐代三大宫殿中规模最大的一个,面积是北京故宫的五倍。又发掘了兴庆宫遗址,数座城门遗址,长安城东市和西市遗址,出土很多文物,东市是国内贸易区,西市外国商人经商区。

其二是墓葬方面。发掘了乾陵墓道及一些陪葬墓,计有乾陵的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还有靖陵的昭慧太子墓和新成公主墓等。此外还有韦氏家族墓地。还有大卧程咬金、尉迟恭,李劫、郑仁秦、张士贵等墓葬,出土地一大批陶俑、三彩俑,以及与东西交通有关系的文物如西方货币、琉璃和金银器等。特别珍贵的发现了一百多幅壁画,为研究唐代建筑、服饰、风俗、体育活动、宫廷生活和外事往来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证据。尤其是乾陵,195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护单位,并在永泰公主墓旧址建起乾陵博物馆。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两个皇帝的合葬墓,且武则天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颇有政绩,使这里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佳处,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乾陵博物馆共接待中外游客65万人(次)。

其三是佛寺的发掘。发掘仙游寺地宫、庆山寺遗址和武功塔,出土了一批金棺银椁和珍贵文物,尤其是对“关中塔庙之祖”的法门寺塔底的地宫的发掘,更是轰动了世界。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境,寺中有释迦牟尼真身宝塔,北魏、隋,尤其是唐,皇帝多次奉迎法门。明隆庆年间,原木塔倒塌,万历年间重修时,改木塔为13层砖塔。1981年,该塔半身塌坍,仅留的半边后因天雨亦塌毁,1987年对塔基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地宫。在该地宫,发现了四枚佛指舍利,一枚是佛祖真身灵骨,另外三枚系影骨。赵朴初先生认为,“影骨非一亦非异,了如一月映三江”,即影骨同佛祖真身灵骨一样,都是佛门圣物。除此之外,还发现大批金银器,瓷器和丝织品,出土的金银器达120件、组,秘色瓷16件,丝织品七百余件,十多个品类。这些文物的规格等级之高,为世所罕见。1998年11月,修葺一新的法门寺、真身宝塔和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是继半坡、秦俑坑后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是人类文化奇迹的历史佐证。

在对宋代的考古中,发现了耀州窑遗址。此外还发现了陕北石窟寺,寺中造像发现36处,其中三分之二属于宋代。全国各地的石窟独缺宋、金,而陕北却独有,现已查明,陕北石窟属于南北朝的有16处,属于金元的有90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来,陕西考古的重大发现,出土文物的不断增加,给中华文明增添了新的光彩,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了更重要的地位。现在,陕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4个,这正是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我们伟大民族的伟大文明。

上篇:产品有问题被查封致死举报人法难容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9/19990930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09/30/26119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