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西安城镇居民生活嬗变扫描

2023年10月07日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市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显示出较快的增长势头。记者从西安市城调队获取的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城镇居民的生活状况不仅仅是消费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更是质量的提高、领域的拓宽和重心的转移。

衣——从清一色到多样化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西安市居民穿衣只是为了保暖,款式、花色极为单一,质地是“的确良”。平面的剪裁及制服化的衣着抹杀了性别及年龄的特征,而且对稍有特色的着装打扮扣上“模仿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罪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穿衣戴帽的时尚。衣着消费的变化首先是数量的增加,其次是服装面料购买量逐年减少,尽管缝纫业得以蓬勃发展,但居民定作成衣多以包工包料为主。从八十年代起,西装、蝙蝠衫、牛仔裤和文化衫等火速登场,可谓花色品种越来越多,流行周期越来越短。进入九十年代,居民服装更多地注入了当代国际流行文化的因素,品牌意识日益增加。

食——从吃饱到吃好

五、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期,主妇们最操心的可能是吃饭问题。收入的低水平导致了食品支出增长缓慢,粮食消费占据很大份额。尽管当时粮食价格低且分配供应,但居民食品开支的主要去向仍是充实“米袋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通过价格杠杆对市场的调节作用以及一系列有效措施,并增发补贴稳定人民生活,粮票、油票及肉票等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的建设,使人们的餐桌日渐丰盛,吃的内容发生了质的飞跃:一是主食不“主”,副食不“副”;二是变有啥吃啥为吃啥有啥,居民在外就餐普遍增加;三是讲究营养,回归自然,人们在选择食品时首先考虑的是新鲜、保健和营养。山珍海鲜、各种瓜果一应俱全,打破了区域和季节的界限。

住——从分房到买房

安居乐业是人类生存的最起码要求。几十年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种奢望,几代同堂住在低矮、狭小的房子十分普遍。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加快了住宅建设和城区低洼改造,居民住房状况明显改善。首先是居民住房面积增加和成套率提高,其次是住房设施日趋完善,现代化设备进入寻常百姓家。再次是住房作为商品成了居民家庭投资的重心。去年7月1日,住房福利制宣告结束,从此进入住宅建设市场化和住房消费货币化的新一轮改革,并带动了“装饰热”和“装修热”。在住房质量改善的同时,居民对外部环境如购物、医院、学校、保安等要求相应提高,高档住宅小区脱颖而出。

行——从自行车到私家车

解放初期的西安,可谓“难出门、出门难”,仅有的几路公共汽车拥挤不堪,自行车当时被称为“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之一而倍受青睐。如今大街小巷不仅有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出租车、中巴、公交车也川流不息。不知不觉间,自行车价格已不是考虑的重点,“永久”、“飞鸽”早已风光不再,山地车、摩托车、私人小汽车轮流登场。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这句歌词最能反映出众多百姓对日新月异生活的深切感受。

本报记者田勇刚

上篇:没有了
下篇:西安商贸企业清仓压库初见成效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10/02/26122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