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成口述
赵录贤刘明祥整理
人老了,往事便成了常常咀嚼的五香豆!但我这一生最值得咀嚼回味的,还是40年前宝成线电气化铁路开通时,我驾驶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上秦岭的情景。瞧!这张旧照片中左边第一个就是我。
1961年8月15日上午10点钟,我与莫振宇、高俊峰奉命来到宝鸡火车站,一眼就看见我国模仿苏联制造的第一台电力机车—6Y1001号电力机车。它像一匹等待出征的战马,昂首挺立在二站台的铁道线上。站台上站着许多人。西安铁路局局长、电气化工程局局长等领导见我们过来,便迎上来与我们一一握手,并合影留念(见图②)。记得当时西安铁路局局长拉着我们的手说:“今天,我国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就要开通了”!你们作第一个乘务组,将驾驶共和国第一台电力机车穿越秦岭。一定要注意安全,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没有鲜花,没有乐队,没有典礼,机车上连一条彩带也没有,只有这几句朴实的话语,新中国电气化铁路的历史画卷就这样翻开了。司机莫振宇双手紧握操纵盘,我用颤抖的右手按动了汽笛按钮。
“呜——”,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机车牵引着6节车厢和3台蒸汽机缓缓启动了。我的心也随着车轮的飞驰狂跳起来。能够担负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出乘任务,我深感荣幸和自豪。
机车运行速度虽然慢了些,每小时只能走25公里,但我们心里却很激动。毕竟咱们国家有了电气化铁路,有了自己的电力机车!
时间一晃到了1972年10月25日,咱们国家的电气化铁路由原来宝鸡到凤州延伸到略阳。我又荣幸地成为首趟列车的主司机。
下午7点,我与副司机在人们的欢呼声中,驾驶着韶山1型65号机车,牵引着由成都开往北京的10次特快列车从略阳站启程了。
这次使用了国产韶山1型电力机车,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定型,质量过关,性能良好。所以,与第一次驾驶6Y1001号机车时相比,我们对完成这次任务更加充满信心。
1983年,我退休了。此后,不时有新的电气化铁路通车的消息传来,也有不少单位邀请我去讲课,帮助培训司机。每到一处,我都会有新的感受。就拿我们宝鸡电力机车段来说吧,承修的车型由原来的韶山1型等3种增加到现在的7种车型,年承修能力由10台提高到200台,已累计检修电机车4万多台。
前不久,我去段上看了看,听说咱们国家现在已有13000公里的电气化铁路,电力机车的最高速度已达到每小时200多公里,就是线路坡度最大的宝成线机车速度也已达到每小时70多公里,牵引的最大重量达到2800吨。驾驶室也装上了空调,有的机车还装有微机系统。什么地方发生故障,微机都能马上显示出来。
近四十年了,咱铁路的变化可真大呀!
图①:“站在最边上的就是爷爷。”想起当年的情景,张金成便会滔滔不绝地给小孙子说上好一阵子。
图③:又一次来到机车旁,给年轻人讲起铁路事业的飞速发展时,张金成激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