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健
大体上来说,人生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悲观态度,一种乐观态度。譬如说吧,同样是半杯酒,悲观者说,唉,可惜啊,喝掉一半喽;乐观者则会说,哈,太好了,还有一半呢。这两种说法,各自有各自的道理。其实按照哲学的观点,客观存在的都是半杯酒,悲观者与乐观者,不过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
乐观主义者,凡事喜欢往开处想,作趣味观。于是,他的心胸总是坦荡豁达,经常发出开怀大笑。实验证明,笑是人类智慧的良师、健康的益友。
英国著名化学家法拉弟晚年常患头痛,发作起来痛苦不堪。他四处求医,但无济于事。后来,一位医生发现,法拉弟的头痛乃工作劳累、精神紧张所致,就替他开了一张处方,上面写着一句话:“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
法拉弟看毕心领神会,此后便经常去看轻喜剧。喜剧丑角的幽默表演,引得他情不自禁哈哈大笑。未过多久,他精神放松,头痛病逐渐痊愈。
我国古代也曾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某巡按大人整天感到胸中郁闷、茶饭不思,却一直找不出病因。某日,偶然遇到一位名医,切脉后一本正经地说:“大人乃月经不调所致也。”巡按闻言,捧腹大笑不止。待其笑毕,正想叱责这个“江湖庸医”,不料骂声尚未出口,顿觉胸腹郁积的烦闷之气荡然无存,于是才恍然大悟,回嗔作喜,称谢不已。
笑,现在在一些国家已发展为商品,电信部门开设了笑话专线,只要拨通号码,即可听到几段有趣的笑话。在西方一些国家还把它作为医疗手段,英国伦敦开办了一家“笑之诊所”,医生对某些病人采用“5分钟大笑疗法”作辅助治疗,效果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