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市各级交通部门以改革总揽全局,推动公路交通事业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1.3568万公里,县乡以上公路里程为4260公里,通车行政村3255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6·5%,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由于长期受旧的管理体制的束缚和财力不足的制约,延安市各区县公路建设步伐缓慢,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延安市近年来主要抓了三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工作:一是用活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组织力量积极进行项目争取工作,拿到一批大项目,大大加快了干线公路的建设步伐;二是根据谁建、谁用、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实行全市统一管理和各区县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使县区拥有一定的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和技术文件审批权,增加了县、乡办交通的积极性;三是改变投资单一、统得过死的习惯做法,广开建设资金渠道。市政府出台了筹措资金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允许征收以资代劳费和车辆建勤费,使公路建设由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改革打破了旧的公路运输格局,突破了运输业地区分割、行业限制、部门垄断的旧格局,迅速形成各部门、各行业一起干,国营、集体、个体一齐上的新局面,运输生产力得到迅猛增长。20年来,全市用于县乡公路建设的投资就达5·2亿元。近年来先后完成了省道渭清公路宜川至黄龙82公里改建、靖延公路62公里改建、王家坪大桥、宜川壶口景区、旅游道路建设等重点工程。特别是210国道延安以南170公里通过逐年改建,已基本达到二级标准,较改建前车日行程大大提高,延安到西安由原来行驶10多小时缩短到5个小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延安进入建国以来铺路架桥、搞活运输的最好时期!”不少来延考察交通运输的内行和专家,都禁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延安市的公路交通基本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以国道210线,省道定宜线、靖延线、清渭线等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脉络的幅射全市13个县区,连接197个乡镇的公路网。国、省、县、乡村公路通到石油、煤炭开发区,通到烟、果、羊、薯生产基地,通到田间地头。公路运输的空前活跃,不仅在中短途运输中发挥出它的优势,而且在大批量的长途运输中起着连接全市城乡和邻近地区运输的骨干作用,为延安市人民脱贫致富打开了方便之门。(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