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商品、商店、酒家、饭馆,总得有个名,并且为了使这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出奇出新也无可厚非。但新奇却不要离谱,离谱了就难免让人生厌。
最明显的就是近年来有人香臭不分,拉“洋旗”作虎皮,什么“威士忌发廊”、“夜巴黎舞厅”、“圣彼得饭店”,五花八门,洋相百北。其次,总是千方百计打女人的主意,“小野花发廊”、“二房佳酿”、“太太口服液”、“李师师歌舞斤”、“陈圆圆酒吧间”,连一种儿童食品也叫什么“泡妞”,可谓挖空心思,伤风败俗。还有些名称与坏人接轨,渚如“刘文彩豆腐乳”、“南霸天酒家”、“钻山豹客店”、“座山雕俱乐部”等等,多不枚举。
给商品商店起名,其实是有学问的,尤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品社会,超名涉及到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广告策划学、消费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单凭怪异离谱显然不会有好效果。况且,商家如果不在质量信誉服务方面下功夫,纵是再好的名字,也是枉费心机。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