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有一部电影《快乐的单身汉》曾打动了一代人的心。然而在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刻,单身职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却没有快乐可言,他们在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断做出贡献的同时,生活的尴尬、爱情的烦恼、心灵的孤独等一些“单身现象”却困惑着他们,他们从心底渴望有一个温暖快乐的“家”。但现实的严酷和变革的锋芒,使他们无法从“单身现象”中走出。
我们没有安全感
星期天,小刘还在迷迷糊糊的梦中,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他从午梦中惊醒。拉开门,几个吊二浪荡的青年突闯进来,手里提着一瓶啤酒,“啪”地一声摔得粉碎。“老子没钱喝酒了,你刚发了工资,给借点钱。”“我没钱”。随之就是一顿拳打脚踢,小刘无法才掏出一沓钱给了来人,他们才扬长而去。这是发生在某企业单身宿舍的小小一幕。据记者了解,在一些企业的单身宿舍经常有类似的“社会闲人”专打单身的主意。“没娘的孩子好欺负。”打架的、闹事的、赌博的、抽大烟的……各色人物都冲着单身软弱怕事,远离亲人,孤单无援的弱点,经常在他们身上无事生非。单身经常被偷、被诈、被打,又不敢声张,他们深感没有安全感。
这儿简直是垃圾桶
大多数企业,单身职工居住的地方最破旧,居民楼一幢幢地盖着,单身楼却面容依旧。
在某些企业,记者看到单身楼都是老式楼,墙皮多处剥落,门窗玻璃破损严重,水房经常漏水,厕所的便池不通,脏水横流,随时随地都有垃圾,其肮脏的程度让人大跌眼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单身职工不珍惜自己的生活环境外,各个企业对此视而不理,或有制度却没人监督实施。虽然也有清洁工为他们打扫卫生,但如水管断裂、厕所被堵等,清洁工也无能为力,夏季加上各种瓜皮腐果不能及时清理,单身楼的确成了“垃圾桶”。
吃饭成了问题
改革前,职工一般都按时上下班,去食堂就餐也是广大单身职工的首选。随着企业改革,下岗分流的展开,企业内部纷纷搞承包,职工食堂也被人冷落了。
现在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很困难,单身职工的工资勉强刚能够吃饭,原因是职工食堂都搞承包了,饭菜一年比一年贵。十年前,每月30—40元的生活费,现在每月200元都不够,加上有的企业不能按时发工资,单身又没有积蓄,吃饭首先成了问题。
爱情多烦恼
某企业团委做了一次调查,该企业现有大龄青年230余名,而单身汉就占了80%以上的份额。家属子女也有大龄青年,但他们是因为挑三拣四被挑大的,而单身职工完全是没人跟没人要。
小倩是一名爱美的女工,她漂亮温柔,在工厂也算得上漂亮的人物。她和一个家庭子女多、外表也不怎么样的男青年谈对象,谈了三年,临到结婚,他却要与小倩分手,原因是家人嫌小倩是个单身。在企业里,女单身是不愿意找男单身的,单身一般收入低,家又在农村,没房子,现在买房子还需一大笔钱。女单身找对象比男单身还强了许多。男单身的爱情简直是沙漠无垠。
小毛是个大学生,父母在家乡给他找了一个女朋友,他嫌女孩是农村户口。他认为自己天资聪明,个头又大,又有文凭,在工厂找一个对象还是有把握的。可谈了三四个后,都没有一个人愿意嫁给囊中羞涩、连房子也没有的单身汉。等他幡然醒悟,回头去找乡下的恋人时,她的小孩都能跑着叫他叔叔了。他后悔莫及,但又能怪谁呢?要怪只怪他是一个单身。
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吸收外来人才,“单身现象”不除,就会影响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企业本身就是一个个小社会,单身职工也是企业的有生力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离不开他们的无私奉献和真心拥护。“单身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阴影,它是存在于当今企业改革深层次的一个新问题,希引起各个企业的重视,并切实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本报记者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