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发明了电以后,我们这个世界便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同时也标志着人类文明走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电气化实质上也意味着现代化,我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四个现代化”都是依托了电气化这个最根本的基础的。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就是电气化。
在我省农电系统实现农村电气化县零的突破的就是地处渭北高塬与关中平原结合部的农业大县富平县,该县总面积1233平方公里,人口75万。自1958年富平县电力局建局以来,几代电力人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行业宗旨,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学管理为手段,紧紧围绕服务县城经济发展和“三为服务”这个中心,一步一个脚印,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在省属电力系统走在了前头。仅1998年,富平县电力局就售电2.2亿kw·h,电费回收率达到98%,送电设备完好率、变电设备完好率、配电设备完好率达到了三个100%,农村电气化建设以485.5分的优异成绩全面通过了验收,全体富平电力人正以高昂的热情和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走在跨世纪的征程上。
由于富平县电力局干部职工的努力拼搏,该局近年以来先后荣获了国家电力部“三为”服务达标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省农电建设先进县”“省农电管理先进县”、“省农电系统效益最佳单位”、“省电力设施保护先进单位”,“渭南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电价执行先进单位”并且在92年以来,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农电系统先进单位和富平县责任目标考评先进单位。
这一串串荣誉称号背后是富平电力人努力拼搏的心血和汗水,它记录了这群人在为县城经济发展和为实现农业电气化奋斗历程中辉煌身影。采访中,现任局长李桂林和书记雷应学除了介绍这些年为该县电力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的一线工人的事迹外,一再强调,富平县的电力发展能有今天这样的辉煌,陕西省农电管理局和县委、县政府、渭南农电局和上级农电部门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我们明白,局领导的一番话是真切的,上面所说的两个方面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因为有了群众的力量,有了正确的领导,我们的事业就有了成功的希望。这些年,富平县电力局在省局、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这个中心,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坚持两个第一,突出优质服务,全力推进电网的更新改造和技术进步,深入开展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使全局的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全面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使电力局进入全省农电系统的排头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进他们中间,去体会这群人创业的酸甜苦辣,去感受他们成就了一番事业后的幸福与欢乐。
富平县电网形成较早,运行时间长、设备老化、线路走径不尽合理、超半径供电问题并存,一直跟不上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用电量大增,负荷加大,加之群众观念的转变,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过去陈旧的电网和容量有限的变电设备明显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电力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问题暴露了出来,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富平电力人感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
从1996年开始,富平县电力局按照省农电管理局的布署,开始大打农电翻身仗,全局上下紧紧围绕农村电气化建设这个奋斗目标,坚持“开拓、创新、务实、求真”的工作方针,弘扬“安全、高效、团结、奉献”的企业精神,针对电网设备老化,网架结构薄弱等问题,想方设法筹集资金6761万元,先后完成了盖村、华阳等变电增容,美原、东郊变新建、14个乡(镇)配电设备达标、低压整改等多项新建改造工程,使全县主配网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电网改造过程中,他们主要从主网建设、配网改造、低压电网改造三方面入手,彻底改变了电网陈旧落后的局面,大大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主网建设方面,他们相继建成了美原35KV变电站的东郊35KV变电站,使全县的变电站达到8座,主变15台,总容量达到146450KVA。使电网容量满足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真正达到了“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的要求。
配网的升级改造更是日新月异,仅1998年,该局就投资1782万元,完成了庄里,东上官,吕村等11个乡镇的配电设备的更新换代,更新配变547台,新上氧化锌避雷器1650只,新上配变支架382付;投资200余万元完成了美原、张桥、留古、南社等10个集镇的10KV公网改造,新布点配电变压器12台;投资100余万元完成了施家10KV供电馈路的出线改造工程,同时完成了到贤馈路的负荷调整;投资124万元新上了10KV真空开关、六氟化硫开关58台,实现了全县供电线路开关无油化。使全县的配网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低压电网是关系到城乡居民用电的大问题,为了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真正变成现实,富平县电力局加大投资,相继整改了380/220V低压线路,新投低压配电柜,新建标准化用电村,完成了全县家用电表集装上杆,使建设电气化县的目标早日实现成为现实。
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进程中,富平县电力局的全体职工在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模范先进人物。同时,他们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也力争抓一流管理,做一流工作,送一流服务,当一流职工,建一流电网,创一流企业,为富平县城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能源基础。
农村经济插双翅
农村电气化的实现,带来的实惠首先是农民。在南社乡亭子村,有照明户245个,两台配电柜,低压线路为4公里,改造前,电压只有330V,改造后达到380V。改造前该村的两个机井不能同时启动,遇到干旱,眼睁睁地看着庄稼不能浇灌。机井承包人李政儒告诉记者说:“改造前,我每小时只能浇一亩地,改造后,每小时可浇1.5亩,效率提高了,我的收入也提高了。”为了把实惠让给农民,在农网改造后,他们还主动降低了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该承包人还说:“过去电压不稳,水泵经常烧,光修理费一项就大得惊人,自从改造后,从未烧过水泵,仅此我就减轻了不少负担,加之过去灌溉只有800多亩,现在增加到1000多亩,而且还给邻村的庄稼浇上了水,我的受益只是全县农民受益的一个部分。”由此可见,农电改造确实惠及了百姓,造福了一方。
在宫里镇,我们了解到,涧头村有个面粉加工户,装机容量为10.5KW,改造前磨面机转速达不到要求,还以为是皮带轮的问题,更换了几次也解决不了问题,而且还经常电机发烧,不得不停机降温,自从电网改造后上述毛病消失了,机主也恍然大悟,原来是电压问题。现在他的磨面机不但工作正常,而且加工能力也由300斤/小时提高到400斤/小时,这位农民逢人便说:“农电改造就是好,咱农民奔小康算是有盼头了。”
富平县电力局这些年在抓电网改造的同时,还按照中央及部、省“电力扶贫共富工程”的总体要求和县上《电力扶贫攻坚计划》,因地制宜,对帮扶点白庙乡程卢村实施了科技扶贫,先后赠送由职工捐资购买的彩电一台,科技书藉260本,花椒苗10000株,农用地膜250公斤。为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97、98两年,该局先后还为程卢村送去30KVA配变一台,新架10KV线路200多米,出资整修山区道路150米,共计投入扶贫资金23万余元,被渭南市文明委、富平县委评为“一帮一扶贫先进单位。”
这些年,富平县电力局将减轻农民负担和帮助农民培植财源的增长点做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他们采取了以优质服务,电价整顿和减轻农民负担为先导,大力发展用电市场,结合农村电气化县的建设工作,坚持开展优质服务和用电秩序整顿,坚决消除了乱停电、乱收费、乱加价和关系电,人情电,权力电,努力搞好窗口建设,开展便民、利民活动,在工作中采取办电政务公开,设立客户服务中心,建立“文明服务示范站”以及简化用电手续,缩短办电时间等措施,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广泛称赞,真正使电气化促进经济增长的愿望成为现实,为推动地域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电力人应有的贡献,为富平县的经济腾飞插上了坚实的翅膀。
振奋精神跨世纪
随着新世纪钟声的日益临近,富平县电力局的干部职工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他们为了安置富余人员和扩大经营范围,采取背靠主业,发展三产的举措,他们根据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精神,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搞好企业减员增效工作,扩大企业实力,为电气化县建设筹集资金,减轻农民负担,采用集资、合资、融资等方法,成立了陕西富尔科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下辖电杆、电瓷、家保、铁件、配电柜安装公司以及面向社会、参与市场竞争的斯特美棉织公司、富迪制衣厂、塑料编织厂等12个企业,并实行各企业为独立法人单位,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模式,仅1998年,该集团就实现工业总产值1445·8万元,销售收入1588.6万元,完成利税143.5万元,旗开得胜,为地方经济增长带了个好头,并为该县的经济发展积累了经验,成为该局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人员分流的主渠道。在世纪之交的前夕,使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富平县电力局这些年创造的这些辉煌与全局职工努力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密不可分,他们在发扬“安全、高效、团结、奉献”的工作方针和“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实干兴企”的企业精神的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作风过硬的职工队伍,从而保证了企业各项工作的上水平、上台阶。
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他们狠抓了政治学习、廉政建设、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职工演讲等思想教育,坚持以创佳评差、文明服务、窗口建设、服务承诺,树行业新风等活动为载体,努力深化文明职工、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文明庭院、文明服务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新人新事,使全局职工队伍的精神面貌呈现出喜人的景象。
如去年7月,在城关Ⅱ公网改造的时候,站长雷悦顺一边指挥施工,一边做群众工作,由于施工紧张,每天早出晚归,加之天气炎热,他患了扁桃体炎,声音嘶哑并伴有高烧,就这样他硬是坚持在工地,直到工程结束。供电站站长陈再现同志有病不住院,坚持施工一线,积极组织职工完成辖区电气化改造任务。施家乡供电所所长李普忠同志富于进取精神和超前意识,经他科学安排、精心组织、严格管理,使该所的工作始终走在全县各供电所的前面,成为省局有名的先进典型。局长助理刘德民同志身患严重的糖尿病却全然不顾,起早贪黑地奔忙于生产一线。局长李桂林同志更是身先士卒,除了正常的领导全盘工作以外,还要组织资金,安排项目,很少吃过一顿安稳饭,睡过一次囫囵觉。
这就是富平电力人的形象,这就是富平电力人的精神,在众多的新人新事中,我们不可能一一提及,但从以上几个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支队伍的整体风貌,这是一支素质过硬、作风过硬的职工队伍。
有这样的职工队伍,企业的形象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撑,有这样的形象,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就会立于不败之地,面对跨世纪的富平电力人已做好了充分地准备,我们预祝他们在新世纪创下更大的辉煌,为我国的强大和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成培德王维君赵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