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 中国古语“先敬罗衣后敬人”在今日广州恐怕不大靠得住了,你很难根据衣着去判断一个人的“身价”。
不管是大排档上卖日用品,还是大商店卖高档电器、珠宝首饰,售货员都不会轻易怀疑来者是否“买得起”,是否是潜在顾客。如果你年轻英俊而又西装革履,售楼小姐有时反而会存着戒心,这人是不是来踩点(打探商业情报)的?
自从80年代初国人急不可待地脱下蓝制服,广州依仗“香港优势”,一直是国际时装在国内的示范场和向内地滚动的第一台阶。广州市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在收入稳步上升的情况下,广州城市居民投向居住、通讯、交通、教育、文娱、保险、旅游的支出都在大幅上升,而人均全年衣着支出不升反降。去年广州市人均年收入1125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整整一倍,而衣着支出只有535.16元,仅比全国平均水平多2.7%。虽然南方气候温暖,衣着也必须有春秋、冬、夏三季,广州人人均年购买成衣9.6件,平均每季仅添新衣一套半。而在购衣结构上,购买女士服装的数量占服装总量的47.5%,童装23.6%,男士服装仅占28.9%。今日羊城一家之主们的行头,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