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者关克处获悉,陕北吴旗县1996年起提出“改放牧为舍饲,改养山羊为养小尾寒羊”的双改措施,经过三年努力,全县36%的农民通过种草种树,舍饲养羊,获得可观的效益,这里的黄土丘峁和别的地方开始有所不同,山上长满了杂草和灌丛,长满了新造的幼林,郁郁葱葱,绿意盎然。今年7月13日,吴旗县经历了一场6小时内115毫米的强降雨过程,结果大水没有上公路。而1994年8月同等程度的一场降雨,却曾经水淹县城,这说明刚刚开始恢复的植被已经开始发挥效益。
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针对陕北生态建设成就发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号召。吴旗的作法正是这一精神的具体体现,它化解了封山禁牧带来的绿化与传统经济结构之间的一个突出矛盾,砍断了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一个关键“链条”,兼顾了局部利益和全局整体的利益,有利于让黄土地尽快绿起来,有利于让当地农民尽快富起来,从根本上为解决陕北生态环境问题走出了一条方向性的大道。
史料记载,远古的黄土高原有78座大山,山山岭岭苍莽蓊郁,植满森林,陕北大地更是大森林大草原,水草丰腴,山川秀美。由于历经战乱的破坏,加上千年岁月的切割,以及自然灾害和滥砍滥伐造成的损失,导致了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严重沙化、荒漠化,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制约。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对此重视加大了植树种草的力度,但总体上还是没有改变沙进人退的局面。这次,吴旗封山禁牧的成功实践,正在改变着农民利用土地方式的传统观念,点点新绿正在弥合黄土地的生态疮口。更可喜的是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又高涨起来,这是政策好、人心顺的有力例证,有了树的黄土地,也会渐渐地有了水,我们就会看到绿色的曙光。(薛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