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明珠”为何失异彩

——来自东雷抽黄灌区的报告

2023年10月07日

东雷抽黄工程,素有“渭北旱塬水利明珠”之誉,近年来却面临着供水不畅、用水不廉、灌区急剧萎缩、灌溉面积逐年下降的严峻局面。管理局干部职工曾作了这样的概括:“有水用不起,农民怨声载道;设施多闲置,职工心如火烧。”

在东雷抽黄管理局,不少职工干部都是七十年代参加过这一工程建设的老干家,他们对灌区的每座设施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几位老抽黄告诉记者,车雷抽黄是目前国内扬程最高、流量最大的电力提灌工程。全灌区拥有抽水站28座,抽水机组133台,总装机容量11.86万千瓦,雄居国内之冠。安装各类辅机设备1150台(件),配设各类变电站30座,总容量38千伏安,累计最高扬程313米,加权平均扬程214米,为亚洲之首。设计行水能力60立方米/秒的总干渠长达35公里,42条支渠网织灌区,随时都可为64万亩农田输送甘露。该工程自1980年投运以来,累计渠首抽水15.82亿立方米,灌溉农田989万亩次,使千年旱塬一跃而为我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在采访中,职工们指着程安东省长“引足黄河水,灌润旱塬田”的题词,感慨万端,纷纷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归纳职工们的反映,目前灌区建设和发展面临着三大难题:

其一,管理体制不顺,制约灌区发展。据介绍,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条块结合、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已暴露出其致命的弱点,主要是机构重叠,工作扯皮,供用水脱节,令出多门,层层加码,加重了农民负担。1993年夏灌,管理局多次动员安排用水,由于内部相互推诿扯皮,未能开机灌溉,致使7万亩苹果失灌,直接经济损失1.4亿元;1996年省地水费廉政检查时,发现澄城县管理处所辖9条支渠,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加码收费问题,仅1995年春、夏灌就多收水费5万余元。有的乡(镇),甚至把修路、建校筹款也要与浇水连到一起,致使民怒沸腾,影响了灌溉效益的发挥。 

其二,电价一涨再涨,加大了水费成本。群众难以承受。高扬程水费成本主要取决于电价,1995年灌区每度电价0.058元,1996年达0.116元,1997年升到0.153元,比1987年的0.033元增长了463%,使灌区每立方水的电费达0.221元。尽管抽黄目前水费仅占成本的21%,但每立方水价仍高达0.53元。加之近年来农副产品持续走低,群众收入下跌,水电费已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群众用不起水的呼声越来越高。1996年夏、冬灌季节,出现了无人要水的严峻形势;1997年春灌,仅完成春灌任务的20%;今年伏旱相当严重,但新民、伏六两大系统30万亩灌区却无人要水……

其三,作物种植单一,复种指数偏低,限制了用水市场;大水漫灌现象比较普遍,不但造成深层渗漏和水肥大量流失,也加重了农民自身的负担。

“有水用不起,设施多闲置。”这样的怪圈困扰着东雷抽黄管理局的职工和灌区农民,也困扰着管理局领导的心。该局党委书记吉鹏飞,就此提出三条对策:一是理顺关系,变条块结合、分级管理为条条管理,杜绝坑农害农不法行为;二是建议政府在高扬程抽水电费上实行政策性补贴,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三是管理局要坚持走农水结合的道理,在管好水用好水的同时,引导农民提高复种指数,大力推广小畦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努力扩大用水市场,真正做到高产、优质低耗。

在我们握别的时候,吉鹏飞这位“老抽黄”仍是言犹未已,他闪动着一双深沉的眸子对记者说:作为东雷一期抽黄我们面临的厄运,已经笼罩着省上的20大兴陕工程——投资13亿元的东雷二期抽黄灌区。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东雷一、二期这拥有数10亿资产、可灌溉200万亩农田的大型水利工程将无法正常运转。抽黄工程建设得到了世行贷款扶持,因此解决好高扬程灌区问题,不仅关系到渭北旱塬5县11乡(镇)40多万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而且涉及到国家的声誉以及我省今后的外资引进工作。我们殷切地希望各级领导,能尽快对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明烛)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11/19991123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11/23/26008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