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2000年告别下岗

——访上海市劳动学会副会长葛寿昌

2023年10月07日

文/晓文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告别下岗?上海市劳动学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葛寿昌认为:2000年下岗现象消失。并指出:下岗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下岗现象消失并不意味着就业形势好转,下岗向失业过渡,是就业进入市场的必然结果。

下岗——托管——失业葛寿昌的观点,建立在“下岗”与“失业”的区别上。下岗是计划经济下的就业中断。而失业则是市场经济下的就业中断。下岗的主要特征是,就业者就业中断后,与原就业单位并不脱离关系,仍由原单位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并安排其再就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包揽城镇人口的就业,造成了表面上的无失业状态和事实上的隐性失业。企业进入市场后,不充分就业和隐性失业大大“消耗”了企业的效益,裁减富余人员成为不得已的选择。在很多场合,企业是把“减员”与“增效”算在一起提的。这样,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职工要离开他们的工作岗位。

下岗职工离岗不离厂,也使企业减负的努力事倍功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近两年部分城市推出了“托管”制:行业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托管”下岗职工,职工被“托管”后与原单位脱离关系,其工龄、养老保险金、住房基金“保管”在“再就业服务中心”,“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安排其就业。

“托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但是,“托管”毕竟是离厂不离行,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只是进入市场的一种过渡,事实上,在“托管”阶段,下岗者的失业负担是由行业内所有企业共同承担的;现在各行业“就业服务中心”的“托管”时间一般为两年,如果两年内下岗者还没能重新就业,等待他的将是失业。

再过几年,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前就业的职工将逐步退休,以劳动合同与企业确定就业关系的职工,企业只对其负担合同期限内的义务,他们离开了工作岗位以后就只能直接进入就业市场,到时候,各行业的“就业服务中心”也将渐渐关闭。

葛教授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也要建立现代劳动就业制度,职工不推向市场,企业也无法推向市场。职工推向市场以后,政府也要承担一定的失业负担,届时须形成一个市场就业、政府指导、社会服务的全方面劳动就业制度。

5%的失业率阀值下岗现象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就业形势好转,相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在未来几年内,失业人数将进一步增加,全国失业率平均值可能要达到4%左右。葛寿昌教授认为,在中国改革过程中,失业率高一点是难免的,只要不突破5%,问题就不大。他说,失业率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是相关的。如果经济持续发展,失业率就会较低。二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整体上就比较低;而在经济调整期间,失业率就会上升,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失业率就高,近期东南亚金融危机也影响了就业。

葛教授特意提到今后12年内可能影响就业形势的几个因素:一个是农村人口大批进入城市,这批人本身处于准失业状态,进城后又影响了城镇人口的就业;二是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三是在对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过程中,如果小企业搞不下去,失业就要增加。

谈到失业率上升的后果,葛寿昌说,失业的直接后果是社会不稳定,在很多地方已证明,失业率与犯罪率几乎是成正比的。

为防止失业率恶性上升,政府要把充分就业当作重要的战略目标,制定一切政策时都要考虑就业问题,政府用在再就业方面的资金,要形成就业的增长点,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生活救济上。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企业职工下岗凭的是企业领导人的一句话,而有些企业则把下岗职工当廉价劳动力使用。下岗职工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了一个被歧视的群体。由于就业、失业程序不规范,很可能面临着下岗——再就业——再失业的问题。有鉴于此,葛教授说,建立失业、就业的规范程度,尤其是再就业必须以劳动合同进行规范。

建立一个覆盖整个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当务之急。

上篇:屈原并非自杀
下篇:“下海”明星一瞥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11/19991126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11/26/26029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