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双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华阴收费处依法收费抓双文明建设工作纪实

2023年10月07日

华阴收费处建于1994年,担负着省道101线(原国道310线)85K—125K段的车辆通行费征收工作,它是渭南公路总段组建最早的一个收费站,现有职工75人,其中党团员30人,中等以上学历水平职工占总数一半以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他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进取,深化改革,勤奋工作,依法收费,在抓中心工作同时,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军事化管理“讲文明、树新风”为龙头,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为载体,以创建团中央“青年文明号”,部级“文明示范窗口”为目标,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使其各项工作全面健康发展。截止目前已累计收取通行费8026万元,他们卓有成效突出工作,为省、市公路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在“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他们使其不断巩固发展迈上新台阶,其成果累累。《陕西日报》、《中国青年报》、《渭南日报》、《陕西交通报》及省市电视台曾多次报导过他们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文明服务事迹。1997年他们被团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连续三年荣获华阴市及渭南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及渭南市交通系统文明单位称号。他们的党政工思想政研、党风廉政建设及跨世纪立功竞赛均为总段各种先进、文明和优胜单位。1998年被省交通厅命名为全省公路系统“文明公路收费站”、荣获渭南市委、市政府文明单位称号,在此基础上,他们勇于进取、不断前进,又被渭南市委宣传部、经贸委总工会评为思政工作先进单位并上报团中央“青年文明号”,他们是渭南市及省公路系统双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他们骄人的成绩,是上级党政组织工作关怀支持的结果,也是他们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全体职工勤奋努力工作的结果。

他们工作中主要的做法:

一是机构健全,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得力。收费处领导班子成员始终把创建文明单位与职工的思想素质、政治信念相结合,他们深刻认识收费工作与收费育人的重要性,为双文明创建工作,其班子成员齐抓共管,形成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在此基础上,对职工“三观”、“三德”、“三讲”教育成绩突出。深化改革,全员优化组合,不搞一人说了算,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由全体职工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自上而下,按规定方案,程序进行全员优化组合。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弘扬一种竞争则进,不竞争则退;竞争则上,不竞争则下;竞争则先,不竞争则滞的竞争观念,使先进职工有价值被认可成就感、自豪感,勉励其继续努力;使后进职工有种危机紧迫感,促其迎头赶上,这样取得了先进带动后进共同进步,最终达到职工整体,素质增强和单位整体效益提高。

二是注重抓班子建设。处领导们深知,建设一个好班子,是实现行业文明和创建、巩固、提高文明单位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他们有效发挥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政工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团结统一,开拓进取、富有魄力和战斗力的坚强的领导班子。工作中,班子成员做到“正人以正己为先,治工以治官为先、练兵以练将为先。”在具体管理中,一是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二是程序上要求一个“细”字,三是措施上提倡一个“实”字。经常深入基层跟班带班及现场办公,体慰职工工作环境、关心职工生活,职工爱戴,因此称班子成员是少说空话,团结共事的实干家。坚如钢铁的班子成员突出的工作,使他们带领全体职工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荣誉和成绩。处领导干部也连年被上级单位评为标兵,优秀党员及先进工会工作者。

三是重视党员干部职工教育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促使各班组工作活跃。加强对党员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努力促进收费这个中心工作,处经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一学、二争、三满意、二无”“劳动竞赛,始终强调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的爱岗敬业主人翁精神;倡导“微笑服务、文明用语”;在文明单位创建、巩固、发展、工作迈上新水平的过程中,职工工作人人讲文明、树新风,显形象,双文明之花喜获丰收,职工中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及各种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得到的各种锦旗、表扬、感情信不胜枚举,更有荣获团省委及省交通厅等部门先进荣誉称号的班组和职工个人。

华阴收费处双文明建设在不断超常规跳跃式地向前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居全市同行先进水平。展望未来,随着改革的不断纵深发展,虽然市场竞争更显激烈,但他们自强不息,勇猛顽强,以非凡的勇气和力量,努力促使双文明创建,巩固、发展工作,不断迈上新水平。

上篇:开拓进取创世纪辉煌
下篇:雄关漫道潼关路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1999/11/19991130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1999-11/30/26034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