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群众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正在向小康目标迈进。可是,就在这新的历史发展紧要关头,我们的一些干部公仆意识却逐渐的淡薄下来,忘记了党的宗旨,违法乱纪,欺压百姓、贪图享乐、脱离百姓等在不少地方反映得较为突出,他们的所作所为让老百姓感到失望和心寒,使干群之间出现了一道道鸿沟和裂痕,致使那些地方人民来信增多,群众上访不断,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干群关系趋于紧张,干群关系由水乳交融变成“水油”不粘呢?经调查和分析,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款消费花天酒地
在我国的不少地方,经济状况并未得到根本好转,财政负担十分沉重,拖欠职工工资越来越多,但有些领导干部虽口头上一再强调要增收节支,但花起钱来仍然是大手大脚,公款消费居高不下,吃喝玩乐有增无减。说其吃,用老百姓的话说:“如今一些当官的吃一顿饭超过一个强劳力全年的收入。”有道是迎来送往陪着吃,检查评比轮着吃,条条、块块学着吃,业务往来比着吃,单位开展各项活动大家一齐吃。真所谓吃了山珍吃海味,吃了飞禽吃走兽,吃了国产吃进口。早有资料显示:全国每年公款吃、喝消费都在千亿元。真正使一大批干部吃坏了党风、吃坏了胃,吃得与老百姓心相背。说其玩乐,那更是花样百出,推陈出新。不少干部,不顾中央三申五令不准用公款旅游的规定,大过出国瘾,一次少则花掉几万,多则十几万。如此的胡吃海玩,怎么能与人民群众的心贴到一块。
买官卖官丧失民心
近年来,在选拔任用干部中的买官卖官等消极腐败现象屡有发生。用人上的腐败不仅成为众所注目的“热点”,同时也大大的丧失了民心。按官位大小定价是封建社会的一种丑恶现象,如今竟又陈渣泛起,一些地方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五千元挂个号,一万元算报个到,三万元才给顶乌纱帽。”报载:广东省有一名合同工,先后花掉了60万元,便很快爬上了经委副主任的“宝座”。原浙江省平阳县委组织部部长三年接受买官者的“感情投资”费就高达165万元。如此批售官位,不仅被提拔者难以服众,而且这些管官的领导组织在群众的心目中哪里还有什么威信可言。
作风漂浮不干实事
如今,一些领导干部作风漂浮,热衷于赶场子、应景子,也使群众产生了极大的反感。一些干部名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但却是早上围着车轮转,中午围着酒桌转,晚上围着裙子转,不仅打乱了基层同志的正常工作,还耗费了大量的钱财。还涌现了不少“三多”干部。一是喜欢“露脸”的干部多。一些干部热衷于电视上有像、报纸上有名、刊物上有文章,那怕是芝麻大的活动,只要摄像的没来,报社记者没到,无论是多少人参加的活动都得停下来等。二是“泡会”的干部多。有些领导干部简直成了张天翼笔下的华威先生,整天喊忙忙忙,忙什么呢?原来是逢会必到,有会必讲,一天要赶几个场,可尽讲些不着边际的大道理,就是不去脚踏实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两个具体困难,被群众喻为“八话”干部,即:一知半解说错话、高高在上说粗话、只说不干说空话、吹胡瞪眼说狠话,无病呻吟说废话、故弄玄虚说假话,满嘴酒气说醉话,装腔作势说套话。令广大群众深恶痛绝。
以上几种表现,虽然出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却严重损害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侵害了党和国家的肌体,伤害了人民的感情,使干群之间的裂痕在逐渐加大。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问题,已成为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