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安
蒋介石虽是反共老手,但在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方面,他从不含糊:远居海外的蒋氏家族成员,思念故土的情愫则绵长不断。
取消空袭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清晨,蒋介石官邸。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来过几次电话了,但蒋介石的回答仍然是“再等等”。
“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蒋介石猛地站起身,对着话筒讲:“任务取消。”周司令大惑不解:“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完成任务。”
“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然后放下电话话筒,他慢慢地坐回沙发,脸上充满了无奈。
不过,蒋介石此时确实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计划,这是一个蒋介石与周至柔密谋多时、准备多时的计划”。蒋介石为什么要取消这一计划呢?因为他最后认识到,即使他能把天安门地区炸个稀巴烂,他们能得到的是中国人民的更加愤怒和美国对蒋介石黔驴技穷的蔑视。还有,天安门广场与故宫相连,把故宫炸了,把北京的古建筑炸了,蒋介石不就成了烧阿房宫的项羽和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
也正是出于对蒋介石冒险的警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典的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飞机带弹受阅,这在中外阅兵历史上也是极罕见的。
坚持“一个中国”立场 1957年4月16日,周恩来为来访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举行盛大酒会。周恩来向伏罗希洛夫介绍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时说:“国共两党过去已有了两次合作的过程了。”毛泽东紧接着说:“我们准备第三次合作。”4月17日,《人民日报》刊出这条消息,标题为《毛泽东说,我们还准备第三次国共合作》。
后来,毛泽东主席对此问题更是语出惊人:“台湾是蒋介石当‘总统’好,还是胡适好?还是陈诚好?我看还是蒋介石好。但是,国际活动场合,有他我们不去,至于当‘总统’还是他好……10年、20年会起变化,给他去搞特务,搞三民主义,历史上凡是不应当否定的,都要作恰当的估计,不能否定一切。”
毛主席为什么选择蒋介石?因为陈诚、胡适有外来干涉的背景,蒋介石在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方面,是绝对不含糊的。
让解放军“直接走”海峡
1974年1月19日,中国与侵入西沙海域的南越之间的西沙之战爆发。
中南海,毛泽东的书房。邓小平拿着一份电报匆匆赶来。“报告主席,海军要求增兵西沙战场。”邓小平边说边递上电报。
认真地看着作战地图的毛泽东看完电报,立即指示:“同意。”邓小平正要离开,毛泽东忽然说:“慢”!他略一沉思,然后一字一字地说:“直接走。”
不几天,台湾“国防部”一份电报送到了蒋介石面前:“中共海军4艘导弹护卫舰清晨抵达东引岛一侧,企图穿越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当时被国民党海军和美国第7舰队控制。过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舰艇从东海调到南海,或者从南海驶往东海,都要绕道台湾东南的公海,以避免造成在台湾海峡内的摩擦和冲突。 当时正在阴明山养病的蒋介石对西沙战事亦很关注,看到电报后,几乎未加思索地说了一句:“西沙战事紧”。台湾军方心领神会,作了妥善布置,当天晚上,解放军东海舰队4艘导弹护卫舰顺利通过台湾海峡,国民党不仅没有开炮,还打开探照灯,让解放军的舰队通过。此时民族大义在蒋介石心中占了上风。
死后希望葬在中山陵侧
1975年4月4日晚上8时55分左右,蒋介石在台北病逝。
蒋介石生前希望死后葬在南京中山陵侧,因此当时台湾当局将其灵柩暂厝桃园县大溪镇慈湖,以待将来运往大陆实现蒋之遗愿。
对于蒋介石的个人遗愿,中共有言在先: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蒋介石先生的棺柩可移葬大陆,安葬在蒋介石先生生前希望的紫金山麓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