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没有动物的世界是寂寞的世界,在环保呼声日高的今天,名闻全省的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中心已救治了包括熊猫、金丝猴、藏酋猴、羚牛、红腹锦鸡等多品种数百只野生、珍稀动物。然而,该中心却因人员缺少、经费紧张,工作陷入了重重困难之中。
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中心位于周至县楼观台森林公园附近,创建立于1987年。这里位于秦岭山簏中段,环境特别适宜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养护、抢救。近年来,由于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深入宣传,也由于局部生态环境的恶化,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不断由农民、公安人员和林业部门送来这里救护。本月8日,记者去中心采访,见到了该中心“元老”——大熊猫明明。它双目已近失明,手术后效果不佳,又常患感冒,同时还患有鼻炎,为救明明,中心已花去了数十万元,明明享受着和其他三只熊猫迥然不同的待遇。中心负责人杨德夏告诉记者,这里只有十几名工作人员,却要管理熊猫、金丝猴、藏酋猴等数百只动物,人员严重缺乏,编制却迟迟未批。而中心的动物大多为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日常保健极为重要。这些动物小病有三名兽医料理,大病常常要请四医大、西农大的专家会诊,出车接送,买药医治。动物们因季节变换、冷热交替又时常发病,一种药用久了,又产生抗药性,只好换药,花费颇大。为了给动物们加强营养,节省资金,中心自己育有林场,还专门种了蔬菜,调剂动物食谱,无形中一大笔资金投入到了动物救护上。这样一来,上面拨款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中心为缓解资金紧张局面,曾设想以交换展出方式筹集经费,却因中心动物身体状况不佳只好放弃。杨德夏还说,为修好门前的路,他们想了许多方法,还想把被迫一分为二的两个养护区合二为一,可资金是个大问题。面对这种状况,真不知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本报记者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