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两年前收养了一名弃婴的蓝田县玉山镇前程村农民王忍生、冯芳楼夫妇,如今却落下了一块心病:已两岁半的孩子报不上户口、孩子的先天性兔唇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得不到矫治,想到孩子的前途,这对老夫妇泪水涟涟。
1997年农历4月15日,蓝田县城“逢会”,与丈夫同在西安做生意的冯芳楼回县城办事。走在大街上,她看到县城西十字警察岗台旁围了一圈人,凑近细看,岗台上放着一个出生仅二、三天的男婴,用棉褥包裹着,旁边放着一个奶瓶,听人说一大早他就被丢在这里。婴儿被毒日头晒得脸色发黑,眼看呼吸越来越困难,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冯芳楼没有多想,将孩孩子带到西安。在西京医院口腔科,大夫告诉她,婴儿除患先天性兔唇,没有别的毛病,半年后花4000多元来做一次修补手术。留下了孩子,年近50岁有儿有孙的冯芳楼开始带孩子、洗尿布,又当了一回“妈妈”。而此时丈夫王忍生的生意却一落千丈,在西安混不下去的夫妻俩又抱着孩子回到秦岭脚下的蓝田农村。
王忍生为孩子取名蓝县实(拾),乳名虎子。虎子将王忍生叫爷爷,将冯芳楼叫奶奶。在爷爷、奶奶的精心看护下,吃了一年零八个月奶粉的虎子身体结实,且聪明伶俐。虎子是黑人黑户,报户口成了一大难事。每想到虎子的前途,老俩口便夜不能寐。家中经济困难,拿不出钱来为虎子做修补手术。大夫说,再长几岁,修补手术会留下缝痕。他们已是知命之年,虎子今后还要上学、娶妻、盖房,他们也曾考虑将孩子转交民政部门,或送给经济状况好些的人家,却总舍不得。虎子的爷爷王忍生最后告诉记者:“我没有本事,但不能误了孩子的前程,希望社会共同来关心虎子,使虎子兔唇得以矫治,使他今后能像正常人一样直面日后的生活。”
虎子的明天在哪里?
本报记者付博
通讯员陈忠勇
题图为两岁半的虎子与五十岁的奶奶冯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