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永杰
如果不是白纸黑字,我一定会认为:9岁、10岁的小学生甚至学龄前儿童“堂堂正正”地被录用为国家职工或“手续齐全”地当上国家干部,这样的新闻,即使不是危言耸听,至少天方夜谭,然而——许多事情就怕这个然而——可惜得很,一切都是真的。
把这个“天方夜谭”演绎成现实真事的是宁夏西海固地区同心县的一些“官儿”们。(见《半月谈》内部版99年6期)
《半月谈》上的文童很精彩,语言也非常幽默,原文照录就是一篇好杂文,不妨让我做个文抄公来段奇文共赏:
以“苦甲天下”而闻名的同心县,人口仅33万,吃“皇粮”者高达1.1万,超编人员达2800多人。超编大军中,有大批“拿着俸禄不上朝”的“挂职干部”,轮流上班的“轮岗干部”,9岁、10岁的“娃娃干部”,四、五岁的“学龄前儿童干部”,甚至个别从“劳改释放队伍”中“转干”的干部。
神通广大的县粮食局局长陈学文,1993年11月,就将他年仅9岁的儿子“录用”为本局的合同制工人,一年后,又通过“关系”将其子“合法”地转为国家干部。去年4月,陈又将其子调入令当地人羡慕的县检察院,使正在读初中的儿子“享受”上月工资340元的干部待遇。不仅如此,陈学文还让正读小学的女儿一边读书,一边又堂而皇之地手持县委组织部的干部工资介绍信,踏进县法院的大门。无独有偶,县法院院长马少清也如此这般地将10岁的儿子“招工”并调人县检察院“转干”。但这几位“娃娃干部”在同心县还不属“最年轻干部”之列。据知情人士透露,有一姓韩的女童4岁就开始计算“工龄”,5岁就已是国家干部。
在这个县,怪事还多着呢!只有3座墓碑在烈士陵园,管理人员竟有20名,有人说“20个活人看着3个死人”,而这些活人又都有点来头。在这个县,“转干”无需任何组织手续,只要想方设法弄到一张“干部表”填写后放在档案里,即可享受国家干部待遇,有些只需手持一张“介绍信”就可名正言顺地跨入国家干部行列……凡此种种,让那些苦苦奋斗一辈子只求转正或转干的人徒生羡慕之心。
你不得不佩服这些人的“智慧”、“胆量”和他们的“办法”,但具有这种“聪明才智”的人在同心县肯定不只陈局长和马院长,否则,2800多超编人员就没法解释。这些人对于当地的“脱贫”也许乏力,但对于自家的致富却极有办法。你同时也不能不眼热那些“幸福的娃娃们”有如此能干的老子,他们能神通到把共产党的一级组织部门当成自己家里开的门市部一样,想干啥就干啥,想咋干就咋干,而且居然还能干成。组织、编制、人事以及一些相关部门及其领导,在同心县如果不是形同虚设,那就肯定是腐败得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方圆不足十平方公里,社会关系盘根错节,“查处一个科级干部,就会惹怒半个县城”的同心县,直让人萌生今夕何夕的感概和疑问,这里还是不是共产党领导?办事还有没有一点组织原则?
好在超编滋生的这个“贫困的腐败”,已引起自治区党委的重视并派驻工作组开展调查,但这篇精彩的文章在结尾说:调查工作仅仅开始,下一步的工作难度还很大。看来,要有个明确结果,还需要假以时日,那就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