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春雷
1999年4月28日。山东省安丘市人民医院护士张丽娟怎么也想不明白,苦等了12年的丈夫竟会弃自己而去,莫名其妙地与他人结为合法夫妻,并双双远赴美国,而最让她感到寒心的是,丈夫所谓的合法妻子正是她视为姐妹的张如云。
丈夫远渡美国痴情女子盼团圆
1980年3月,青岛远洋公司船员林四海因生病到安丘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由护士张丽娟负责照料。林四海长年在海上生活,平时不大和别人打交道,所以这次住院治病反倒成了他与人交流的好机会。几天下来,他和张丽娟彼此都很熟悉了,正值青春年华的张丽娟喜欢听林四海讲自己的海上生活和各地的奇闻趣事,对林四海慢慢产生了好感。
不久,在张丽娟的精心照料下,林四海逐渐稳定了病情,两个年轻人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林四海一出院就又开始出海了,虽然他和张丽娟可以用书信寄去彼此的想念,但林一走就是几个月,相见的日子遥遥无期,林四海想到自己长年在外漂泊,不能为张丽娟带来稳定安全的生活,他们的爱情也许不会太久,想到这些,林四海对这段感情逐渐地不抱什么希望了。
1980年10月的一天,林四海刚刚远航归来,他疲惫地倒在临时宿舍里呼呼入睡,这时有人敲响了他的房门。他迷迷糊糊地打开房门一看,站在面前的竟然是他朝思暮想的张丽娟!原来,张丽娟几个月来一直思念着他,费了很大的劲,打听了许多人最后终于找到了他的住地。林四海十分感动,爱终于在那一刻有了归宿。
1982年3月,他们在山东省沂水县城关人民公社登记结婚了。婚后,林四海又出海了,贤惠的张丽娟把林四海的父母接到安丘同住,服侍两位老人的起居。1984年,张丽娟和林四海的女儿林玛丽出世了,直到这时,张丽娟的父母才想通了,承认了他们的婚事,一家人又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八十年代中期,出国留洋成为潮流,林四海也萌生了出国赚大钱的想法。在一个夏日的黄昏,他向张丽娟讲了自己的想法,他向张丽娟许诺,只要能出去,一定会想方设法将她们母女接出去。张丽娟开始坚决反对,在林四海的再三劝说下,她沉默了。
1986年8月,林四海随青岛远洋公司货轮抵达美国,他利用上岸休息时间潜入城区,开始了他的淘金梦。
张丽娟则开始漫长的等待,从丈夫来信中,她断断续续地得知他在美国的一些情况,在经过一段狼狈不堪的流浪生活后,林四海终于在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作了一名“牧师”,——靠帮人进行殡葬活动谋生。得知这些,张丽娟心内很酸楚,她不断地劝丈夫早点回家,别在外面受罪了,对这些,林四海充耳不闻。1994年,林四海终于通过教会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美国国籍,并为自己取名“彼特·林”。
1995年6月,林四海回国了,在分别了近9年后,张丽娟总算见到了自己的丈夫,在林四海回来的第一个晚上,张丽娟整夜在哭泣中度过,多年来,她一个人尽心尽力地养家,照料老人,其中的艰难委屈又岂能一夜倾诉得尽?
此时,颇感愧疚的林四海也温柔地安慰着她,并再次许诺要接她一起去美国,但他又说这需要再等等。张丽娟终于忍不住了,她声泪俱下地说:“你说让我等等,这一等就是9年,究竟要等到哪一天,我们才能团聚?干脆你不要走了,留在国内不是也很好吗?”林四海沉默了。
在回家这段时间,林四海对妻子、女儿加倍地爱护,每次在妻子下班之前,他便主动做好饭菜,等妻女回家一同吃饭,看着忙碌的丈夫,多年的等待之苦在张丽娟的心中化作柔情蜜意。
根据林四海的想法,此次到美国后,他先将女儿林玛丽迁到美国,再把家搬过去,张丽娟十分高兴,之后,她依依不舍地送丈夫出境。在机场,她望着腾空而起的飞机怔怔出神,心怀希望。
不久,张丽娟收到丈夫一封信,信上说他已在新奥尔良市开了一家公司,生意十分顺利,业务很繁忙,林四海在信中告诉她:我们现在有钱了,我会尽快接你们母女团聚的。
1997年春节,林四海再次回国,张丽娟度过了10年来和丈夫共同度过的第一个春节。
春节过后,张丽娟又回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林四海悠闲地呆在家里,四处走走,探亲访友。过了一段时间,林四海说公司需要料理,又启程返回美国,不知为什么,临走前几天,他时常暗自沉思,旁边有人叫他,他都不知道,看他心不在焉的样子,张丽娟以为他是操心美国那边公司的事,就没有多想什么,可是在分别的时候,林四海也没有表现出以前那种对她的惜别之情,这使得张丽娟有些疑惑不解。
情如姐妹焉知戏后离奇事
1997年10月,金秋季节,张丽娟所在的医院来了一个产妇,她叫张如云,23岁,也是林四海老家沂水县的家乡人,即将临产了,特别需要人照顾,但据她讲她的丈夫远在美国,无法赶回来,她只好一个人来医院。张丽娟得知此事,很同情她,于是她特别地照顾,慢慢对张如云的情况知道得多了一些,原来张如云的丈夫也是沂水人,竟也在美国工作!相似的处境令两个素昧平生的女人感到彼此的距离顿时拉近了,张丽娟常往张如云的病房里跑,为她检查身体,量血压,叮嘱她怀孕期间应注意的事项,并时常自己掏钱买些营养品送给她补身子。
10月底,张如云在巨痛中生下了她的孩子,是个女孩,她为孩子取了个洋名叫林玛达,张丽娟感到惊奇,眼前这个女人与自己何其相似,同样是丈夫远在国外,同样有一个女孩,并且连孩子的名字都那么像。
孩子出生后,张如云的身体十分虚弱,张丽娟把她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待她的身体恢复过来后,才将她送回安丘市郊张如云现在的住所。张如云对眼前这位亲似大姐的女人感激不尽。因为两家住的地方相距不远,张丽娟时常抽空去看她,两人相互宽慰,倒也消解了不少的寂寞。
有一天,张如云为答谢张丽娟对她的关怀照顾,专程到她家登门致谢。一进屋,却忽然看见在张丽娟家的墙上挂着一张林四海与张丽娟的结婚照,照片上的林四海不正是自己的丈夫吗?她一时没办法接受这个事实,止不住泪如雨下,粗心的张丽娟却以为是张如云触景生情,想起了伤心事,她是怎么也不会想到,她们俩竟嫁给了同一个男人。
张如云想起了她与林四海相识的经过。
那是1995年,林四海回老家探亲,与同在沂水县家乡附近的张如云认识,两人聊的很愉快,张如云对这个35岁的成熟男人产生爱慕之情,她并不知道他已有了妻子女儿。他们频频地见面,每次在一起都有说不完的话。一次,张如云邀彼特·林去家里作客,她的家人恰好外出,两人终于按捺不住激情,发生了关系。这之后,彼特·林显得格外懊丧,张如云却没注意到,她娇嗔地对彼特·林说:“我已是你的人了,你可得娶我。”林四海想想妻子的未老先衰,他无法抗拒张如云的年轻貌美,于是并不推托张如云。随后,张如云便一如守空房的张丽娟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他早日回来,不同的是她等的是林四海回来与自己结婚。
1996年底,彼特·林又回乡了,他借张丽娟回娘家探亲之机,又和张如云见面,这一次,张如云无论如何要和他先结婚,才能让他回美国。尽管这时在林四海心里也觉得有愧于张丽娟,但目前的形势已使他没有回头路了。无奈之中,为掩人耳目,他一面将张如云的户口调至安丘市城关镇,为她找好住房,将她安顿下来,一面照张如云的意思于1997年1月23日向青岛市民政局申请登记结婚,并依照有关条例,按涉外婚姻的名义领取了结婚证书。在经过张如云和张丽娟的对比后,林四海从内心决然地抛弃了等他爱他多年的发妻张丽娟。
如今,当张如云在张丽娟的家里看到林四海与张丽娟的结婚照时,她一下子明白了,但为时已晚,毕竟她已与彼特·林登记结婚,这些她周围的人都是知道的,而且,还有了一个她视若心肝的女儿。张如云伤心而去。
在之后的日日夜夜,张如云的心再无法平静,张丽娟有恩于她,自己却夺走了她的丈夫。但她知道,这个错误的结局,不能由她来承担。假若让她以自己终生的幸福作为代价而退出,她是肯定不会甘心的。就这样,在彼特·林再次回来之前,她一直忍受着良心的煎熬。这一切,善良的张丽娟却一点也不知道。
1998年3月,彼特·林又回来了,但这次回来,他没有让张丽娟知道,在经过一番权衡后,他决定携张如云同行。毕竟,年轻貌美的张如云在各方面都占有优势,而且,他与张如云如今也是合法夫妻了。
彼特·林悄悄地到了张如云家里,张如云见到他,对他很怨恨,抱怨他隐瞒婚史,使她难以面对善良的大姐,听到这些,彼特·林也显得满面愧色,他说:“事情已经是这样了,你不想拆散我和她,那就得拆散我和你,孰重孰轻,你自己选择吧。”一句话说得张如云哑口无言。林四海趁机又说:“只要你相信我,我现在就带你和我们的孩子出去,永远不再见张丽娟。”眼见这情形,张如云默许了。
1998年3月底,彼特·林开始着手为张如云和孩子办理出境手续,这一切都是秘密地进行的,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天,张丽娟在医院偶然地听到一位以前和她一起护理张如云的护士谈起张如云的事情,听说她近期要出国,她的丈夫正在为她办护照。张丽娟开始想不明白了,平时和她亲如姐妹的张如云,这么大一件事竟瞒着她。在不解与好奇心的驱使下,她决定过去看个明白。
悲情难诉背信弃义的男人又走了
张丽娟赶到张如云家,见张如云正在收拾行装,准备举家出国,而她的丈夫不在。张如云见到张丽娟来了,举止顿时慌乱起来,和张丽娟说话时言辞含糊,支支吾吾。张丽娟见是这样,只好走了。
回家后,张丽娟有种奇怪的感觉,心里堵得慌。13岁的女儿从学校回来了,竟也是一副有心事的样子,吃饭时,女儿吞吞吐吐地告诉妈妈:“爸爸今天回来了。”“什么?”张丽娟大吃一惊,这是怎么回事?女儿告诉她:“爸爸说要带我出国,让我不要告诉你。”并告诉她还看到林四海和张如云在一起。对于多年来为家庭操碎了心的张丽娟来说,这不啻于睛天霹雳,过了很久才回过神来,原来张如云的丈夫就是自己的丈夫,她怎能那么糊涂,竟然一直看不出来,现在她才明白了以前许多不明白的事。
张丽娟不顾一切地冲出门去,她要去找林四海和张如云,但此时张如云已人去楼空。他们有可能还没出国!想到这里,张丽娟立即来到青岛市上海路6号丁中青律师事务所,找到严永捷律师为她办理此事,状告林四海重婚罪并要求有关单位扣留张如云护照,限制她出境。闻此消息,彼特·林迅速地出国了。张丽娟致信给青岛市民政局,并且委托严律师将状纸递到了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判处特彼·林重婚罪,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998年4月,青岛市人大联系青岛市公安局、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等相关单位讨论这件事,但据多方调查,参照《关于依法限制外国人和中国公民出境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及涉外婚姻的有关规定,彼特·林与张如云的婚姻证书有效,经各方面研究,决定暂扣张如云护照一星期,但这些阻止不了张如云的出国,1998年7月,张如云携女儿飞抵美国,与在美国的彼特·林相聚。而此时的张丽娟却不得不一次次地在法院和民政局往来穿梭,在严永捷律师的帮助下将案卷一次次送向有关单位。
如今,张丽娟已被逼到尴尬万分的绝境。如果离婚,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一是宣告对方死亡,宣告时间满四年,对林四海来说,这一条显然不能成立,或者是在媒体上登离婚启事,因属涉外婚姻,就必须同时在国内外媒体刊登,半年之后方可判离,对张丽娟而言,多少年来辛苦持家,哪来的钱来登启事。况且还有重要的一点,假若张丽娟离婚了,林四海此后将获无罪。依照我国有关规定,判彼特·林的重婚罪名,在被告缺席情况下,案件无法审理,这就意味着无法认定他的罪,又无法判他离婚,彼特·林重婚一案因此久拖不决。身处绝境的张丽娟倍感苦痛。
她相信法律的公正,然而,面对这一桩双妻案,法律却无法为她提供有力的支持,因为从有关规定来看,他们三个人的婚姻,均是按有关规定执行的,法律手续均齐备,现在只能从道义上谴责那个负心的男人和狠心的姐妹了。直至1998年4月,张丽娟和女儿林玛丽仍在青岛,等待着法律的裁决。
回首往事,张丽娟不禁泪如雨下,她说,她一定要讨个公道。尽管此时的她,对家庭和前程已心如死灰。但这并不妨碍一个善良女子捍卫婚姻和正义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