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一局三处,提起处长杨育僧,职工们无不说他是位“心头挂着工会,事事想着职工”的好当家。
前些年,三处为简化管理,将退休职工交原所在单位基层管理,一些单位因效益不好或行政领导群众观念淡漠,拖欠职工退休金现象时有发生。杨育僧上任后,首先将离退休职工工资收处总管,承担起每年1600万元的费用支出。当时企业效益不佳,每月要拿出100多万支付退休工资,对处里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许多人说杨育僧是“放着轻松不轻松”。可杨育僧说:“这些老职工为企业贡献了大半辈子,让他们老有所养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也只有这样,在岗的职工才能看到自己明天的希望,企业的凝聚力才能增强。”一年之内,他对拖欠的1541位职工的151·73万元退休金,全部想办法进行了补发。此后,无论企业怎样困难,宁可机关迟发工资,也要保证把退休金按月足额发到退休职工手中。
杨育僧心里牵挂职工,一年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各个工点。这期间,他发现有的单位在建点时,为了降低成本而少盖房屋,让职工住通铺或不设文化娱乐场所,立即下令纠正。他对项目部经理们说:“我们工人长年四海为家,风餐露宿,这么辛苦,若不在生活上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好的环境,怎能对得起他们?”从此,工地上职工住宿和业余文化活动场地,成为考核项目经理工作的一项内容。
因公受伤下肢瘫痪多年的职工王余斗,难以忘怀杨育僧给他特批了家庭服药治病按家庭住院报销的办法,给与他同样情况的几名职工提高了一倍的护理费;退休职工赵永德也难以忘怀,在他因肝病住院花费两万元之后又为筹措资金供儿子上大学犯难时,是杨育僧从行政上借,又协同工会在全处募捐,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由于种种原因,原来分布在近10个省市的施工队伍,基层工会专职干部仅剩下5人,而仅有的这5人,也是人人自危,“机构等着变,人员等着散”,工会组织几近瘫痪。
杨育僧认为:“工会是行政的左右臂”,一上任便要求恢复健全。很快,全处20多个工程队级单位大多配备了专职工会主席。为了让工会干部消除疑虑,理直气壮地抓工作,他时时注意支持工会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尊重工会代表职工依法行使维护职能。他支持工会建立起多年想办却没有办成的职工互助补充保险基金会,行政每年资助3万元,短短两年多,互助储金会已拥有基金44万多元,入会会员达3179人,已为315名出险职工补贴10.3万元。当杨育僧得知有些职工代表怕多提生活方面的问题领导反感的顾虑后,在职代会上的讲话中用大量篇幅强调各级领导要把关心职工生活摆到重要位置,他自己身体力行。有人提出给家属楼上增设隔热层,出乎大多数人预料,杨育僧当即拍板,很快付诸实施。
春风化雨润心田。杨育僧心系职工,关心职工,全心全意依靠职工,换来了“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局面,他上任3年,企业迈出了3大步,实现利税2000万元。今年他们产值已过4亿元。整个企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本报记者杨子通讯员段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