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为了方便市民出行,西安适度放开了城市公交客运市场。于是个体经营的小公共汽车便加入了客运行列。应当说,这些小巴士由于速度快、招手即停,因而一开始就受到了市民的欢迎,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
然而,小公共汽车几乎从诞生之日起,就表现出了为追求盈利而不愿受约束的“野马”秉性,超员拉客、甩客宰客、争道行驶等现象随时可见,群众形象地称之为“疯狂老鼠”。西安市有些报纸为此展开了专题讨论,有些部门也采取了种种措施,但收效甚微。小公共汽车似乎变成了无人能驯服的“烈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青岛市淘汰小公共汽车的做法,为我们送来了根治这个顽症的好办法。据12月13日《新民晚报》报道:在山东省青岛市客运市场,曾与大公共汽车并驾齐驱、驰聘15年之久的小公共汽车日前已悄然隐退,大街小巷再也看不到它的身影。据统计,青岛市小公共汽车占市区车辆不到1%,而事故却占到全市交通事故总起数的30%。为了扭转这一被动局面,青岛市公交公司多方筹集资金2.6亿元,购买、翻新车辆2000多辆,公交车数量是几年前的4倍,新辟的公交线路也翻了一番,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出行乘车的需要,小公共汽车也日益失去了客源市场。
西安市的有关部门是否也可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西安读者: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