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11日晚21点08分
略阳钢铁厂华兴工贸公司线材车间轰鸣的轧机声哽咽了几声,就突然停了下来
分级变速箱轴承烧了。
没有人号召。得到消息的车间正、副主任,维修钳工纷纷从家里赶来,抢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班生产工人也加入了抢修行列,凌晨,轧机又欢快的叫了起来,生产工人又投入了忘我的劳动之中……。
这事要搁在过去,当班生产工人回家,找来维修人员按部就班干,至少需要40多个小时,而现在从停机到开机只用了11个小时。因为现在大家心里都清楚,耽误的时间就是效益,就是金钱。
弯弯曲曲的略(阳)勉(县)公路一出略阳城关镇大沟口就折向东,路旁轧机隆隆,火龙飞舞,这就是略阳钢铁厂华兴工贸公司线材车间。1985年,公司刚成立那会,这里还是一片烂河滩,人员也是八方汇聚而来,有家属工、农民工、待业青年,还有残疾人。难怪当时有人称其为“混成旅”。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他们没有辜负厂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和希望,顽强拼搏,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正一天天改变这里的模样。
90年代初,钢材热销,价格上涨,供不应求,疯狂的市场掩盖了初生线材车间的幼稚——产量不达标,成材率仅为88.19%,这个蹒跚学步的服务性安置企业依旧可以前行。
市场善变,竞争无情。1994年初,新的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面临的局面是冶金行业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落。而企业设备简陋失修,资金紧张,职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技术水平低下,可谓困难成堆,问题成山。怎么活下去?怎么活得更好?新任班子明确提出“效益出自管理,素质来自锻炼,要生存靠自己”,和“学邯钢、严管理,加强财务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并立下了“三保一高”目标——保证不放假,保证发工资,保证不亏损,逐步提高职工收入。
有了既定目标,路,还得一步一步走。
他们走过的第一步就是抓“人心工程”。世间万物之中,人是最宝贵的。而无数实践证明,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矛盾交织,思想交锋,无怪乎俗话说:“聚人易,聚心难”。略钢华兴工贸公司和全国各地的劳动服务性企业一样,啥人都有,啥想法都有,当改革触及到个人利益时,个别人就会产生心理不平衡,出工不出力,干与不干就得给钱发工资。怎样聚拢人心,聚拢人气,充分发挥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公司一班人倡导“关心一线工人,关注职工困难”,倡导大厂提出的“要吃饭大家干,要想吃饱饭就要拼命干”。曾经有一段时间,公司对全民工、集体工、农民工划分不同待遇,形成了一样干活、不一样拿钱的现象,挫伤了一些人的积极性,在不断深入的改革进程中,公司打破了用人界限,你有才,用才;有智,用智;有力,用力;冬天防寒、夏日降温、节日慰问,困难补助皆一视同仁。1997年,为集体职工办理了社会养老统筹,使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解除了后顾之忧,现在每月按时交纳,从未拖欠,在生产效益逐年提高的情况下,职工年平均工资从1994年至1999年增长了近3倍。
他们走的第二步是达产达标,由于先天不足,公司线材车间相当一部分设备是60年代中期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高,精度不够,即影响产量又影响质量。公司经理郑克让有一句口头禅:“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机器则是不苟言笑,千篇一律,而产品讲究的就是标准,人控不如机控”。事实也是如此。五年之中,他们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筹措技术改造资金500余万元,分期分批对?6.5mm线材超公差问题以及?350主电机,机前、机后辊道,减速机、加热炉,除尘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月产、班产不断刷新,煤耗、电耗分别降低8%、1.4%,单班小时产量也由原来的5吨提高到现在的10.19吨。
为了达产,他们已算计到了分秒必争的地步。过去,加热炉出炉钢坯从进入辊道轧制到线材精整,需经17个道次,历时25秒。能不能提高速度?他们组织技术力量一个岗位一个岗位观察、记录、计算,发现有“人等料”现象出现,为了在有效单位时间内多出效益,决定提高轧制速度。这样,同样的人,同样的时间,可以提高产量。现在17个道次的轧制过程,只需15秒钟,一根材节约10秒,每个班轧材3600根,就硬挤出来10个小时,真如俗话所说,走路不怕慢就怕站,帐不怕小就怕算。
他们走的第三步就是减人增效。五年之中,企业由12个科室缩并为6个,机关管理人员由112人减为57人,装卸工由48人减为9人,生产车间生产工人由370人减到125人。
这样以来,过去“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没有了,从钢坯进厂到成材出库,每道工序有指标、有考核,每个职工身上有担子,肩上有压力,过去吃“大锅饭”随大流的人,现在都主动找活干,车间实行了风险责任承包,并细化指标7章81条,中层干部实行了任期内风险抵押制度,责、权、利捆在了一起,聘任、解聘、考核每年一次,彻底搬掉了“铁交椅”。
改革的结果是明显的。企业五年之中连续上了五个台阶,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3亿元,实现利税1065万元,成材率提高到94%,年产量达到了3万多吨。略钢华兴工贸公司线材车间的产品作为大厂的品种之一,在陕南、川北、陇南等地是颇有名气的,占据了市场的一定份额。
就是这样一支“混成旅”,由于领导决心大,班子团结,职工积极性高,在不断进取,不断改革和不断自我否定中,圆满的实现了本届班子提出的“三保一高”目标,从而炼就了一支过硬的干部和职工队伍。几年来,他们分别荣获陕西省劳动厅“百强企业”“冶金局劳动就业中心先进单位”、地区和县利税大户等荣誉称号。
钢是炼出来的,材是轧出来的,队伍是带出来的。
这话一点也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