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铜川至黄陵一级公路建设全面进入施工高潮,我的父亲一位转战祖国大江南北的老筑路工,也随着他所在的西铁四公司修配所一起来到了铜黄公路的第11标段,开始了新一轮的筑路工程。
然而巧合的是几个月后,我从学校毕业了,也被分配到了正在铜黄公路十二标段施工的铁二十局三处机械化公司,从此和父亲成为在同一施工线上共同奋斗的两代筑路工。虽然我很清楚,为了铜黄公路的早日开通,有数以千计的筑路工都在不同的地段日夜大干加苦干,但能和父亲一同为铜黄公路做出自己的一点微薄贡献,我仍觉得是一件很高兴的事。
父亲他们承担的是十一标段143里程的西河水库抢险工程,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所以父亲的工作异常忙碌,平时我们虽然相隔并不遥远,但也没机会经常见面,偶尔父亲也会抽空来看看他初为筑路工的女儿,但谈的最多的还是他们的工程进展、工程质量及一些施工方面的事。而我呢,也会把刚上班的一些工作情况和感受讲给父亲听,我感觉在哪一刻我们既是父女,更是同行,连同事们都打趣的说:“你和父亲讲话真是三句不离本行啊!”
在我初为筑路工的日子里,由于对工地的种种不适应,使我的心灵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但在我的心中,总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我不倒下去,那就是我尊敬的父亲。他用一个老筑路工的博大胸怀和一言一行默默的教育着我,影响着我,使我在困难面前挺起腰板、永不屈服。
每当夕阳西下,我结束了一天劳累的工作,行走在山间的羊肠小道时,我都会不自觉的想起父亲。我衷心的祝福父亲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我还在心里说,父亲,女儿会以您为榜样,在以后的筑路生涯里和您比个高低。 (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