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我省1999年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和高级管理人员揭晓:张阳等10人最终获得省委、省政府任用,12月30日走马上任,担负重要领导岗位。
这次公开选拔是省委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开展“三讲”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体现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愿望,使我省在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公开选拔任职的10位同志,均为大学文化程度,平均年龄40.9岁,最大的44岁,最小的36岁,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工作经验。这次公开选拔,做到了全面考察,优中选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1月11日,陕西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和高级管理人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公开选拔确定任用的建议人选在省内几家新闻媒体上公开刊出,接受广大群众的评议,这在全国省管干部当中尚属首次,在省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
副厅级干部人选的照片、姓名、性别、民族、党派、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及工作简历等在新闻媒体上一公开,就引起全省各界干部群众的普遍关注。据了解,在为期一周的社会公示时间内,工作人员共接收到各种来信来电42件次,其中来信6件。11日当天,就接到了18次电话,其中9次电话对选拔副厅级干部向社会公示的做法表示赞扬,另有5次反映应选者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女孩打来电话说:“不知拟选的省体委副主任是否喜欢足球?如果他喜欢体育事业就可以,否则,就不行。”
省公开选拔办公室对社会各界干部群众反映5名应选者的一些情况和问题,组织专人逐一进行了核实和调查。有群众反映一名应选者发行股票的帐务不清的问题,经查实,发行股票时的帐钱相符,不存在帐务不清的问题。有群众反映一名应选者任县长时年度考核不称职,经查阅档案材料,他这一年考核为称职。
这项公开选拔副厅级干部的新举措,还在省外引起广泛关注。一些兄弟省市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有关情况,中央电视台派记者赶来采访,制作节目。有关人士认为,这是对公开选拔党领导干部办法的进一步完善,可在干部的选任上探出一条新路子。
省委副书记艾丕善说,这次公开选拔工作是我省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不仅发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而且进一步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为深化我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即将担任省建设厅副厅长的张阳说,在笔试、面试、公示和组织考核期间,时时都有压力。现在即将赴任,则更觉得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这批公开选拔的干部工作好坏、形象优劣,不仅关系全省某个领域工作的开展,而且直接影响着我省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省体委副主任昊长龄说,有群众问我是否爱足球,懂足球。我的回答是,我是个铁杆球迷,酷爱足球。下一步我将会分管这方面的工作,并将发挥调查研究和与企业熟悉的特长,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寻求企业界支持,推动陕西竞技体育的发展。
在这次公开选拔副厅级干部和省级管理人员之前,我省曾公开选拔过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据公开选拔办公室的人士称,这次公开选拔工作是从今年8月14日开始的,比上次规模、范围更广、程序和考核更为严格。
考察工作是这次公开选拔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省公开选拔领导小组特别重视实际考察工作,专门成立了10个考察组,严格按照《条例》和中组部有关规定要求,经过充分发扬民主,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尤其是对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提出比较陛意见,将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拔了出来。这项工作从一开始就引起全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产生的积极的社会影响,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了这项工作的本身。本报记者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