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通股份有限公司连续6年盈利,经济增长速度平均每年都在45%以上,一跃成为我省机械行业4个年创利润上千万元的企业之一,位居全国同行之首。渭通能有今天,一个根本原因是渭通公司有一个坚强有力、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的“硬班子”。也正是他们,带领职工转机制,搞改革,闯市场,争效益,使企业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地快速崛起。正如渭通职工说:“渭通能有今天,多亏王兴无和他的一班人。”
渭通班子建设有其鲜明的特点:
一是创新意识强。观念与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陈旧的观念、僵化的思维是无法实现国企改革振兴。1993年初,新上任的厂长党委书记王兴无就对班子成员提出不打破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国有企业就很难获得新的发展。他对管理层提出:在企业发展中要变过去的“纵向比”为“横向比”。纵向与自己的发展史比可能越比越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只有横向比,与同行业比,与同行业强者比才能比出自己在行业中的真实位置,才能真正比出强弱与差距。“发展要比最快的,竞争要选最强的,奋斗3年争行业老大”。对销售人员提出:变过去主要的看当年销售多少为主要看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和覆盖率的提高;渭通公司6年来,市场覆盖率不断提高,由原来的10个省112个县以上农机销售公司发展到现在的24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县以上农机公司,市场覆盖率增长了一倍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4%,居同行之首。对工程技术人员提出:要转变传统的设计思维,大胆采用等强度设计原理和价值工程原理,剔除产品的剩余功能,降低设计成本,提高产品工艺。如818风机,每台价值670元,经过两次技术改进,单台成本下降260元。仅此一项每年可创造效益260万元。为提高班子成员的业务素质,公司还先后安排56人次走出去考察学习,并请专家教授讲课21次,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管理决策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是决策民主化。渭通公司在发展规划、技术改造、设备引进、基建设资、干部任免、职工调动等重大问题上,坚持召开党政联席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班长处于中心地位,发扬民主,大胆决策,从不一人说了算,使之提出的企业整体改制的思路:三年打基础,三年求发展的思路;抢抓机遇,加快技改的思路;推陈出新,扩大市场的思路;强化管理,降低“三本”(设计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的思路等重大决策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保证了渭通公司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健康发展,六年中没有出现失误,企业没有反复折腾。
三是团结协作好。渭通公司党、政、工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班子”最大的特点是团结协作,班子成员之间相处得轻松舒畅,不费劲、不猜疑、不扯皮、不推诿、不拆台、不内耗,大家一个心思干工作。“九五”技改期间,每个领导分管一块,四个搞基建,三个搞设备。天天泡在第一线,没黑没明地同职工一起干。总经理病了坐在办公室打吊针,一班人没有一个因病住院,硬是靠这拼劲,把企业搞个天翻地覆。在此期间,班子成员下车间劳动都在60天以上,整个工期提前了一年半,抓住了机遇,赢得了市场。全厂职工一边基建一边坚持生产,企业凝聚力空前增强,企业效益也大幅增长。厂内厂外都说这是一个奇迹。
四是勤政又廉洁。多年来,公司党委把一班人的廉政建设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兴无六年如一日,坚持每天上午下午提前半小时上班,迎接职工、检查中层,风雨无阻、节假不休,职工说他多干了2000多个小时。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跳舞,职工说他把心思全用在企业发展上。他经常告诫自己和一班人,要自觉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小节与大节、权力与约束、形象与威信的关系。“九五”技改公司在招标中,一位建筑队包工头拿来一万元要送给总经理,他不但不收,还给主管的副经理提出,凡来私下活动的竞标队,一个也不考虑。对于外单位来公司联系业务,不论是推销产品还是公司调拨材料,都由职能科室办理,他自己从不插手。在住房、奖金、调资分配上,坚持做到两公开一监督。所有领导干部没有一个因自己的多贡献而提出要特殊报酬。但在关心职工生活上他们从不马虎。多年来,始终坚持“五必访”制度,即职工有病必访,家有丧事必访,家庭不和睦必访,家中有困难必访,有天灾人祸必访。先后登门走访困难职工198户,为230名困难职工发放了特困补助费,共计金额28391元,为182名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今年又新建第二家属区,第一批建房220套,还投资100万元为职工住宅楼全部安上暖气。年年为职工办实事。职工们打心眼里评价我们的带头人是一个站得直、腰杆硬、说话响、人信服的好班子。有了这样的班子,企业有希望,我们有奔头。
(郭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