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文
对于琼瑶,我曾经非常地尊重。
我一直以为,她写的小说虽然存在着模式化的倾向,但于谋篇布局而言还是紧凑的,“注水”的书过去基本上未见她出版过。从她用词的讲究里,我甚至想象她是一个严谨、脱俗、对读者还算得上尊重的作家。近期赫然发现,这不过是一种误识。
我相信在《还珠格格》及其续集大行于市的日子里,许多人都会对琼瑶重新加以认识。尽管该剧收视率不低,但它却无可挽回地抹杀了一些老读者对琼瑶原有的爱戴。从这部像懒婆娘的裹脚布一样的电视剧里,曾经膜拜过琼瑶的读者观众不难认识到她的另一面——糊弄观众的本事以及对钱的热爱。一部《还珠格格》本已有诸多方面令观众感到难耐,一部强拉硬凑的续集,更把剧作者留在人们心中原本美好的形象给毁得一干二净了。
看《还珠格格》续集,不断领教着琼瑶凑戏的“能耐”,有太多的人不禁连连嗤笑:像这样糊弄下去,别说琼瑶能把《还珠格格》捣鼓出近百集,就是捣鼓个上千集,谁都不感觉稀奇。那故事被她编着编着,其实早已没戏了,她却还在强撑下去,再琐碎再没意义的事情,她都不分轻重地大肆渲染:会宾楼重新开张了,她可以给观众又是火把又是舞蹈地来上几分钟;萧剑给小燕子传授剑术,这等本来可以“一笔带过”的事情,琼瑶也有“能耐”让它演得起伏不定……如果照此套路胡编下去,左一个节外生枝,又一个细说端详,《还珠格格》的裹脚布岂不是百年之后还晃荡在荧屏上?用心压缩一下,其实《还珠格格》连同续集10集以内足可剧终。问题是,如果不“胡扯”;琼瑶的腰包这次能大鼓特鼓吗?为了钱,她可以把观众当白痴,原本漂亮的“羽毛”也可以不要了!
琼瑶曾经为读者编织了不少美丽的神话,有意无意之间,在读者的心目中也一度神化了自己。而今,她所表现的作派却把她打回了原形:从琼瑶的“胡扯”里,我们可以看出,钱很多时候仍然是一些貌似清雅脱俗者的至爱。为了钱,屠夫可以往牛肉里注水;名家可以舍弃曾有的自爱、声望和被尊重,成为一个伪劣产品的制造者。笔下“仙气”甚重的琼瑶,同样也不例外。
不知琼瑶在美滋滋数钱的时候,是否已经意识到:她这次在有些方面其实是大亏特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