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商洛公路“排头兵”

——商洛公路总段机修厂纪实

2023年10月26日

商洛公路总段机修厂,原是单靠后勤物资运输、机械维修的一个小厂,年产值仅几十万元,固定资产不到100万元的亏损单位,在1991年组建了以王志康为厂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后,整个班子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将经营范围拓展为既不误营运,又承揽公路工程的“两条腿走路”新格局,经过数年的发展,已具有年产值二千多万元生产能力,固定资产一千多万元规模,职工队伍思想稳定,作风顽强,工程质量优良,特别是三年来在312国道丹凤至商南、商南至省界工程中,以工程速度快、质量优、作风硬在施工单位中名列前矛,多次受到管理部门表彰和奖励,进一步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1991年的机修厂处境十分艰难,亏损严重,成了远近闻名的“老大难”摊子,机修厂的生产任务难以满足生产需要,工厂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亏损面逐渐增大。而就在这个时候,商洛公路建设又面临着发展的重要时机, “312”国道改建工程为商洛公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怎样把这么好的机遇与机修厂有着的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结合起来呢?机修厂以王志康为首的新的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多方研讨,最终达成一致,走既不误公路营运,又承揽公路工程的“两条腿走路”新路子。这一经营策略的确立,使机修厂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成为商洛公路的“排头兵”。

机修厂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也有一个团结协作,相互信任的领导班子。这个具备施工、管理经验,勇于吃苦、能打硬仗的领导班子,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共识,党政工领导相互协作,既各司职,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带领着和影响着全体韩部职工,为着全厂的整体利益团结奋斗,奠定了稳实的群众基础。

在商洛公路战线,机修厂能征善战,敢打硬仗是出了名的。职工们用自己勇于吃苦、甘于奉献的铺路石精神,用一个又一个的优良工程,证明自己是一支靠得住、信的过、上的去、打得胜的过硬队伍。

1998年7月9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了我区的丹凤、商南两县,洪水将昔日繁忙的国道冲成了一片沙石滩,有专家估计半月之内难以通车。为了道路畅通,使救灾物资早一天到达灾民手中,机修厂立刻组成一支由5台装载机、5台自卸车组成的抢险突击队,在酷暑和暴雨的轮番攻击下,他们每日工作达19个小时,连续奋战了5昼夜,终于修通了便道。看到他们憔悴的脸庞,肿胀的皮肤,浑身的泥水,几乎让人认不出究竟是谁了。

今年的除夕之夜,为了缩短工期,为了早日使国道贯通,别的地方早已是一片喜庆气氛,机修厂工地却依然像往常一样,十分的忙碌。机修厂的干部职工正是有着这种舍小“家”团圆,为大“家”利益的精神,才能够在双文明建设上取得较大成果,连续两年保持了地级文明单位称号。

现在的公路工程,投资规模较大,等级标准较高,技术要求严,基本实行招投标,没有先进的大型机械,难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机修厂利用多种形式,使单位机械装备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拥有大中型机械设备40多台,设备的拥有量,可靠性,技术先进程度,在商洛公路施工单位中堪称一流。在商南磨沟工程中,共完成开挖石方40多万立方,充分发挥了机械优势。

多年来,机修厂始终坚持不懈地对全体职工进行质量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组织大家学习省局、总段质量管理方面的标准、办法等文件,逢会必讲,给职工敲警钟,特别是重庆綦县彩虹桥事件发生之后,更是每会必说,用血的教训教育大家。经过多年的实践磨炼和培养,形成了整体素质较高的过硬队伍,养成了敢打硬仗,严格施工管理的传统作风,赢得了建设单位的尊重与信任。他们说,把活交给机修厂,我们放心。

正确的经营策略和有力的领导班子使机修厂取得十分突出的成绩。1997年至1999年末共实现产值5250多万元,利润74万元,并且连续两年保持了地级文明单位,干部职工30多人(次)被上级部门评为先进个人。 (杨博)

上篇:一个吸毒女的爱情日记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0/1/2000012102-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0-01/21/32954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